商贩自发聚集市民往来如潮
虽然没灯会,还是习惯来逛逛
2015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董子园风景区内,吹糖人和捏面人等传统手艺吸引市民围观。
   ◥今年的董子文化街没有灯会,但仍有许多市民来“凑热闹”。
   ▼不少书摊也来凑热闹。
     本报3月5日讯(记者 王明婧 李榕) 家住运河经济开发区的王志勇早在前两天,就听说董子文化街今年不举办灯会了,但他仍决定带着一家老小来这儿逛逛。每年元宵节灯会上,他和孩子最爱玩的是套圈游戏,这在平时很少能见到。和他一样,灯会的突然取消,让他们感到有些不适应。
  元宵佳节,逛灯会赏民俗成了德州人的习惯。尤其到了夜晚,一只只花灯将整条街串联起来,传统小吃、民俗工艺、游戏杂耍遍布文化街,让元宵节充满浓浓的年味。然而今年,董子文化街的灯会取消,这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应。
  “元宵节就该热热闹闹的。”3月5日下午,在附近居住的李春华不想闲在家里,和孩子来到这里拍照。按照风俗,出了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年,市民们也多在这一天赏灯游玩,李春华希望灯会能延续下去。
  尽管灯会取消,但在董子文化街仍随处可见商贩和游玩的市民,大家默契般地自发组成了“元宵一条街”。字画古玩、特色小吃的商贩来了不少,数量虽不如往年,但人来人往非常热闹。10岁的王喜园和父亲一起摆摊,卖手工葫芦和火柴枪,精心雕刻描绘的葫芦喜气洋洋,吸引了不少市民。
  “你问问这些人,哪个不希望灯会继续办下去。”摊主王立强说,他每年都会赶灯会,今年也习惯性地来这里摆摊。往年,王立强总是承租四五平方米的展位,一连三天待在灯会上,整个灯会的商户能有几百家,前来游玩的市民也是人挤人,整个灯会非常热闹,商贩们承包租位需要提前预定。一个月以前,王立强和其他商贩们就知道灯会取消了,但仍有数十家商贩自发来到这里摆摊。
携长卷《道德经》 盼遇到有缘人
  3月5日一大早,79岁的牟金哲老人骑着自行车载着自己的作品来到董子文化街“赶灯会”,希望将自己花费20多天时间精心制作的长卷《道德经》卖给有缘人。
  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一把小马扎、一卷平铺在地面上长达8米的长卷,将老人和他的书画摊与董子文化街内场喜庆的元宵节氛围和谐融为一体。其撰写的篆书《道德经》长卷,以小篆书体书写,装裱精致,且具有古朴的历史时代感,为老人招来了几分人气,不时有路人跑到他跟前搭讪几句,但是出手买的人很少。尽管如此,牟金哲还是一直笑呵呵的,很平静也很有耐心。
  牟金哲老家在平原,十多年前来到德州跟儿子一起居住。79岁的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一点不像快80岁的老人。他说,书法是他的爱好。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由于工作太忙,当老师的时候,他练书法的机会并不多,直到退休后,他才重拾爱好。“写了《道德经》、《金刚经》、《地藏经》、《孙子兵法》等多幅长卷,均在6000字以上,完成一幅作品至少历时20天以上。”牟金哲说。
  往年牟金哲也总习惯性来董子文化街逛灯会,今年却是第一次以摊户的身份参与灯会。“无论哪种身份,还是希望灯会能持续下去,这样城市才有年味。”
   本报记者 李榕 王明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