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招聘会频繁,但劳动力市场仍现“用工荒”,市民建言:
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双向信息平台
2015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招聘会上一家用人单位的摊位无人问津。  实习生 李洋 摄
     本报记者 唐菁

  春节过后,餐饮、销售、技工等行业又现“用工荒”。一边是企业招工难,另一边应聘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本报《市长,我想对你说》栏目近期接到了不少反映这一难题的热线,也有市民对如何更好地衔接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提出了建议。

300多张招聘启事 没换回一份简历
  3日上午,记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看到,很多招聘企业甚至派出四五位招聘人员一起“揽客”,不放过任何一个路过摊位的应聘者。 
  “招聘会一上午招聘启事发出了300多张,却没收到一份简历。”一家酒店的招聘工作人员任淑平说,目前酒店服务人员缺口很大,年后已经参加了3场招聘会,但只招到6人,而酒店需要20人以上。
  为了吸引员工,不少餐饮企业将工作薪资提高了200—500元。
  烟台一家文具公司想招聘PS相框拉条技术工,该企业招聘负责人魏先生介绍,这是种专业技术,参加了3场招聘会,仍一无所获。
  一边是企业找不到人,另一边则是求职者找不到工作。今年26岁的王先生一大早和妻子从淄川赶到招聘现场,想要找一份电焊的工作。“希望工资在3500元以上,工作地点最好在淄川附近。”其妻子想找一份公司文员的工作。两人转遍了招聘会,也没发现合适的岗位。

建议一:人才市场要牵好线搭好桥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市场了解到,2015年第一季度有针对农民工、大学生等对象的近40场招聘会。
  “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不少,但企业还是很难招到合适的人。”一家酒店招聘工作人员任淑平说,怎样从大量应聘者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这就需要人才市场能够牵好线搭好桥,不仅要充分了解企业用工需求,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将企业用工信息发送给求职者,将在人才市场登记的求职信息中及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反馈给企业,让企业和条件合适的求职者迅速建立联系,搭建双向信息平台。
  “从农村出来打工的,了解信息的来源少,只知道在一些固定的劳动力市场等企业来招工,如果在家就能知道这些用工信息就好了。”市民王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多送岗位、送信息下乡,利用信息网络、平面媒体、移动通信等手段,发布各种就业服务和政策法律信息,让打工者在家就能知道企业用工信息,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建议二: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更多技能培训
  市民杨先生还建议,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劳动力在就业上提出的新要求、新特点,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不仅是举办招聘会,还应该提供更多技能培训。“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可能是学不到的。”杨先生说,就业服务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利用自己丰富的资源,多举办一些有技术含量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提高就业者的实践技能水平,为企业培养对口的专门人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