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芯子从高跷和烛台得到启发
“悬”在空中的民俗
2015年03月0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精彩的芯子演出。
▲小演员在化妆,引来小伙伴观看。
▲画好妆的演员喝水时需要用吸管,防止破坏妆。
▲芯子队伍在周村正阳路上巡演。
▲工作人员在给演员扎头饰。
片/本报记者 王鸿哲 通讯员 张红霞 胡新广 文/本报记者 谭文佳
5日元宵节当天,周村区大庄村8岁的小新然早早来到了村委会。还在寒假中的小新然即将迎来她人生中一场大型的演出,周村芯子。
记者一早来到大庄村委,小新然已经开始装扮了。面对场面隆重,全区人民都会来看的大型表演,小新然淡定上妆,俨然一副有经验的“老演员”架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新然装扮好后要站到高3米的芯子上,不仅如此小新然还要做好多动作。当记者问道害不害怕时,小新然摇摇头说:“挺好玩的!站在上面能望到很远,好多人在向我招手给我拍照,这种感觉挺刺激。”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演的了芯子。大庄村委副书记郭玉华告诉记者,每次演出他们会提前从村里挑出能演芯子的孩子。“个头1米2到1米3,长相好看,重要是性格外向、活泼,有表演欲,不怕高。”郭玉华说,孩子挑出来后还要进行训练,动作如何拿好看,以及一些安全须知等。
看芯子就是看个“悬”字。周村芯子可谓当地老百姓的智慧结晶,是从高跷和蜡烛灯台得到启发,从而发明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表演者高悬空中,看不出有立脚之处。其实这是靠底座中通出的那根叫芯子的坚固铁棍支撑的,铁棍也被装扮成树枝,花束或其它道具,使人看不出来。
据悉,今年周村各镇、街道精心组织,展演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宝莲灯》、《人面桃花》、《旱码头》、《荷花三娘》等多种题材。共有来自各社区、村庄的2500余名周村民间艺人组成的22支扮玩队伍,神采飞扬走上街头,为市民献上了一道新春文化盛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