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营业厅随处可见各种升级4G宣传。 本报记者 马绍栋 摄
◤话费详单。本报记者 张璐 摄
进入移动互联的4G时代,能随时上网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手机用户的标准配置。不过由于不熟悉智能机操作,不了解相关收费标准,一些4G手机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欠下运营商高额流量费用。今年的“3·15”来临之际,本报接到全省各地读者的投诉,流量吸金成为一个焦点话题。
本报记者 张璐
孩子玩会儿手机 多花495元
今年2月,临沂的朱先生开通了一张预付费移动4G电话卡。考虑到不怎么熟悉用手机上网,朱先生选择的是一款每月50元的套餐业务。朱先生称,除了套餐包含的语音、短信等服务,这个套餐前两个月赠送400兆流量。但在朱先生印象中,这个套餐业务中“好像没有流量包月”。
新电话在开通的一个月时间里,朱先生“没怎么用”。不过2月24日,朱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截至24日19时,朱先生话费余额只有0.31元。第二天朱先生到附近的移动营业厅缴费,但出人意料的是,工作人员告诉朱先生,电话已经欠费495元,欠费主要原因是“手机上网产生的流量费用”。
朱先生称,他自己并没有用这部手机上过网,但印象中2月24日下午,家里五六岁的小孩子曾经拿着手机“鼓捣了一二十分钟”。
为了弄清这接近500元的流量费究竟是个什么情况,3月9日,朱先生到移动营业厅交了500元钱,打出了话费详单。话费详单显示,这部手机自2月22日零时开始产生流量,22日零时到1时之间,通过CMNET接入网络产生的流量最高只有171KB,最少只有0.086KB。耗费流量最高的时段出现在2月24日,从当日17:54开始到18:16,在这22分钟时间里,至少有8个时长为4秒的时段,每个时段消耗流量10MB,收费51.2元,剩下的一些时段,根据时长和耗费流量多少,分别收费45.7元、38.7元、1.3元、0.3元等。这也是朱先生欠费490多元的主要由来。
同样是超流量 处理结果不一样
22分钟,流量费用接近500元,这显然大大超出朱先生的预料和承受范围。以不知情为由,朱先生希望这部分费用能够得到减免。但工作人员的答复是,这部分费用不能减免。朱先生挽回损失的唯一办法就是“投诉”。朱先生描述,工作人员称,即便是投诉,朱先生能不能得到减免还是个未知数,而且“投诉最高能退还80%”。
朱先生遇到的情况显然不是个例,聊城的吴先生遇到的情况与朱先生几乎如出一辙。有区别的是,吴先生并没有亲见孩子玩他的手机,他也是发现手机停机去交话费时才发现手机欠费已近500元。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全额支付这部分费用。吴先生称,如果这部分费用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将弃用新办的这个移动4G号码。
与朱先生和吴先生不同,德州的一位读者反映称,春节之前办理了移动4G新号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产生了流量费500元,不过这位读者称,在向移动投诉后,费用已经被退赔。
此外莱芜的移动用户尹先生也遇到了类似问题,较为特殊的是,尹先生的话费单据显示,他的手机产生的上网流量时段,总是在午夜12点到次日凌晨4时,而与移动协商后,尹先生已经交了100多元的流量费用被退还了一半。
流量收费最贵5.12元每兆,而包月11G才280元
22分钟产生的不到100兆流量,为何要被收费近500元。记者从中移动官网上查阅4G套餐资费标准时发现,中移动的套餐产品,流量包月的在超出流量之外,其收费标准为0.29元每兆。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朱先生手机上网全部产生的97兆流量,应该承担的费用不超过30元钱,仅为已缴纳500元费用的6%。而换算后记者发现,朱先生承担的每兆流量为5.12元。
拨通10086咨询电话后,移动客服人员对记者解释称,0.29元每兆的资费标准,是针对已经流量包月且超出流量的用户的收费标准,而没有流量包月,按正常上网,流量收费标准就是5.12元每兆。换句话说,如果用户用移动4G上网,要想节省费用,必须在移动确定的流量包中选择一款产品。这种强制性选择,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引导客户”。
相对于朱先生每兆5.12元流量费用,业内人士认为这“显失公平”。按照移动的4G最高资费标准,流量包月11G的包月费用仅为280元(注:1G=1024兆)。而且朱先生使用的流量,“没有额外增加运营商的成本”。对于朱先生这种对于收费标准并不清楚的用户,这种高标准的流量费用收取,涉嫌“欺诈用户”。
电话欠费能停机,为啥超流量不能停机
即便是自己的误操作,朱先生也认为这500元花得实在冤枉。他认为,这是一张预付费电话卡,话费扣完后至少应该对用户进行提示,但除了收到一条话费余额的提示短信外,朱先生关于流量费用的情况是到营业厅缴费后才知道的。朱先生认为,“如果语音通话费用不足,哪怕欠一毛钱,电话都会被停机”,“流量欠费近500元钱为什么不提醒,为什么不断网?”记者咨询10086后,得到的答复是“系统有延迟”。
但一位从事移动通信服务的业内人士称,熟悉智能手机的用户,可以下载一个APP或者用手机自带的功能来对上网流量进行提醒。而对于运营商来说,“流量提醒在技术上早已不是问题”,“只不过是提供还是不提供这种服务而已”。
以知情人士身份,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对于朱先生这类用户,以往也发生过很多类似情况,“用户可以投诉”,而且“根据受理投诉的级别和处理这类投诉的权限”不同,“投诉处理的结果也不一样”,而他了解的“退还费用80%比较正常”,“全额退费也有,但不多”。而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高额的收费的确有不合理成分”,“否则费用不会退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