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度“自我”便不会“自以为是”
2015年03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 舒 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未了·.心理咨询工作室”特约作者)
  杨晓希望帮她指出缺点,做一个受欢迎的女人。从她的诉说中看出,她认为自己的问题是“自以为是”,就是直言不讳、彰显个性、突出自我。恰恰这个错误的认知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作为常见、普遍的心理疾病,自以为是几乎存在于每个人的人格特质中,只是强弱程度不同而已。有些人会随时随地表现出这种特性,有些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才会表现出来,还有的人只是潜意识地存在着罢了。一般强度以下的自以为是只是性格上的差异,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严重些的自以为是本质上是认知失调,表现为社交干涉过度,过分主观地待人处事,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很容易使个体孤立于群体之外,受到排斥和冷落,既得罪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影响人际关系。
  而立之年的杨晓已经意识到,“虽说没吃过什么大亏,但我的人缘一直不大好,生活圈子本就复杂,置身其中,我总是一副‘讨人嫌’的模样。”
  大学里的“拔尖”让杨晓人前出足风头,人后被人挖苦,自己也承认了有卖弄之嫌。工作生活中的杨晓爱较真,喜欢左右或纠正别人的观点。公司组织给农民工的孩子捐送暖冬衣物和爱心图书,她“管不住自己言无不尽的豪爽”,被大家“群起而攻之”。杨晓觉得委屈,自己并无恶意,但换位思考,大家的捐献也完全符合要求,一片爱心却换来了无辜的指责,是不是过于苛刻了呢。朋友姐姐车祸一事,杨晓有没有反思,在朋友心情糟糕时,非但没有贴心的陪伴,还与朋友各执一词的指责埋怨,最后仅仅考虑“纯粹是自找难堪”,请问杨晓,有没有发觉自己太过自私了呢?
  自以为是也是没有安全感、不自信的显现,因为好为人师、强烈的控制欲望,她甚至不能自已地去纠正别人的卫生习惯、发音错误,通过别人的听从、认可而自我满足,也不过是一种自我陶醉。
  喜欢干涉别人的习惯对社交是非常不利的,觉得别人这也做得不对,那也做得不好,总是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结果让人反感,试想,谁会喜欢一个总是对自己指手画脚的人呢。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处理事情的方法自然有所不同。即便你可以说出你的想法、建议,但采纳与否是别人的自由,不能要求别人必须遵照执行,即便出于善意,也不应强人所难,否则,只会自讨没趣、自寻烦恼。
  下面是给杨晓的几个建议:
  1、设想。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遭到别人的干涉和责问是什么心情和感觉,开心还是反感?
  2、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主观了,世界那么大,怎么可能只有你的思维是正确的?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公正地评价他人吧。
  3、倾听。可以透过别人的意见建议,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换位思考理解别人。
  4、自控。努力克制自己评头论足的习惯冲动,试着“视而不见”或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循序渐进地调整。
  5、自信。自信不是自大,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让自己变得平和乐观、懂得尊重别人,才能真正地去除社交干涉心理。
  有困惑、有质疑,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人生需要有益的思考,杨晓若能不过度“自我”地看待事物,换个角度、换种思维,心态和认知都会有所改善,也一定能收获难能可贵的成长体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