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期,警惕传染病“偷袭”
勤洗手多通风,关键在于做好预防
2015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泰安3月15日讯(记者 路伟) 近日,幼儿园和中小学生陆续回到学校开始新的学期,如何避免孩子感染传染病成为家长关心的问题。泰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主任张爱华提醒,对抗传染病,关键在于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以下的孩子更容易中招,病毒种类也很多,其中,肠道病毒中的EV71型容易导致重症,使患儿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张爱华提醒道,还有一种轮状病毒,不少孩子感染这种病毒后,导致上吐下泻,轮状病毒也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又很强的隐蔽性,5岁以上的人感染病毒后,绝大多数没有临床表现,但是也会传播。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也就是说,感染病毒后,孩子会产生免疫力,但是仅对同种病毒有免疫力,如果二次发病感染的病毒种类不用于一代,孩子则可能再次感染患病。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密集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孩子感染后,大部分都是轻症,一般可以自愈,2岁以下的儿童患重症手足口病的概率较高。这类病毒主要从患者的粪便中排出,排毒时间长,一般情况下患者痊愈后粪便排毒可持续3-5周。
  张爱华表示,开学后,人群流动性强,春季气温变化大,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的风险增高。
  鉴于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排毒时间长的特点,入园前,老师应了解孩子近期有没有患手足口病,有没有和患手足口病的患者接触。“手足口病患儿康复后一个周后,就可以去上学了。如果在开学前一星期内,和手足口病患者接触的,应继续观察满一周,无症状可入学。”张爱华说。
  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发现手足口病后,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病毒会迅速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幼儿园发现手足口病后,应立即停课,进行隔离。”张爱华说。
  张爱华介绍,传染病关键在于预防,因此家长和学校应注意看护,防止手足口病找上门。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张爱华说,患者的唾液、痰液、呕吐物、粪便等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同时消毒便盆;孩子的餐具可煮沸消毒,衣服、被褥、尿布等可暴晒或洗烫消毒;根据玩具的材质用暴晒、消毒液浸泡等方法消毒。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勤开窗通风,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呕吐物后要洗手。
  “开学后,人群聚集,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张爱华说,工作人员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