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不封“顶”,钱贵风险增
2015年03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余丰慧
这几年,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推进很快。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金融改革时,再次要求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利率市场化剩下最后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今年或可以全面放开。一旦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可以说基本完成了。
事实上,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全面放开,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市场供需自主决定,基准利率价格已经形同虚设。市场上各种理财产品特别是银行推出的产品、互联网金融理财、股市债券、货币市场以及民间融资价格都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可以说,市场化融资高价格正在倒逼利率市场化走完最后一程。
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将完全由市场决定,这里面就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资金资本必须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只有在这种要素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才能使得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形成公平的价格即利率。说到竞争,就难免会有优胜劣汰,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将会有破产的可能。对于普通储户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存款也没那么保险了,出现了新的风险。
当然,这个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法律制度对存款人权益的保护,以及牵扯银行破产问题的法律法规做出怎样的具体规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都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重要前提。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表示,今年上半年存款保险制度将会出台,期待金融机构破产条例也要尽快摆上议事日程。这样的话,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给多数存款人(按照现有条例来看,存款保险制度设定50万元的上限,可以覆盖八成的存款人)带来的风险就会被有效消除,给利率市场化保驾护航。
市场化也就意味着存在不确定性,金融风险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还是一点风险也没有,市场化也就名存实亡了。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经历表明,在利率完全市场化后的几年内,利率很可能呈现直线走高趋势。原因主要是,在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为争取存款资源,有可能形成非理性竞争,进而抬高资金价格。金融机构蜂拥抬高利率,结果导致整个社会融资成本无节制上升,最终对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带来巨大融资成本压力,甚至压垮众多实体企业。由此出现金融坏账,最终使得整个社会融资链条断裂导致金融风险爆发。
相信从整体市场来看,这对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利率走高现象,央行与大型银行将合力采取平抑市场资金价格,引导市场资金价格走向平稳的措施。比如由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远远低于市场利率的资金,促使商业银行向市场投放低息贷款;或者央行向银行间拆借市场投放低息货币资金,进而引导整个市场利率走向理性。比如本月初,浙商银行、恒丰银行等商业银行都曾宣布将利率水平“一浮到顶”,但只过了短短两周时间,这些“排头兵”就退了下来。这里面就隐现市场化竞争与宏观调控之间的某种博弈。
不容忽视的是,整体上的“救市”很可能有滞后性,也就是说在市场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手,这就意味着,金融坏账还是有可能在局部出现的。可以说,利率市场化对社会各个经济主体都会带来影响。商业银行和企业都要尽快适应和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普通百姓的理财风险在短期内也将加大。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千万不要被高息理财产品所迷惑。这种超高息理财产品,很可能就是金融机构非理性竞争存款的一个产物,其间的风险难以估计。(作者为金融工作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