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墓区设立一年,仅有三人采用树葬
绿色殡葬理念尚未被接受
2015年03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银河陵园已建好的公益墓区。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3月30日讯(记者 晋森 贾凌煜) 济宁在银河陵园青山园区设立公益性墓区,采取树葬或草坪葬方式,免费安葬低保、“三无人员”。但目前仅有三人在此安葬,这种绿色殡葬的理念暂时还未被接受,市民的殡葬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
  30日上午,嘉祥县纸坊镇银河陵园青山园区,爱心公墓位于园区的中间位置。占地3亩的爱心公墓墓区上半部分为草坪葬区,下半部分为树葬区。天气转暖,墓地周边的青草和树木都发出了新芽。墓区内设有专门的爱心纪念墙,在爱心纪念墙的中间,有一个双手相托的心形造型雕塑,上面刻着“爱心公益墓区”6个字。
  20米长的爱心纪念墙上,目前仅刻有一名安葬者的信息,还有两人的信息没有刻上去。“这位老人是去年安葬的,亲属们选择树葬方式。今年年初,又有两人在此安葬,也是采用树葬。”银河陵园的经理张奎介绍,在公益墓区安葬,骨灰全部使用可降解骨灰盒盛装或直接入土埋葬,不建墓穴、不留墓碑、坟头。这三位安葬者都是直接入土埋葬,地面上只种植一颗女贞树,供后人缅怀先人。
  为解决济宁市城镇“三无人员”的骨灰安葬问题,去年3月,济宁市民政局联合济宁银河公墓,在嘉祥县纸坊镇青山园区无偿划出3亩土地作为公益性墓区,由济宁市民政局规划设计,银河公墓出资建设,提供给困难群体安葬骨灰。因为是爱心公益墓区,只要符合条件,就不收取安葬者及家属任何费用。
  “陵园出资30余万元,划出3亩地专门建设了公益墓地。现在来看,大多数市民对公益墓地的申请办法不了解,同时对树葬和草坪葬的安葬方式心里还有顾虑,理念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张奎介绍,民政部门和银河陵园共同建设了这块公益墓地,并配套建成20余米的爱心纪念墙及爱心纪念标志,并种上了草坪和树木,形成了现在的环境,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市民来安葬,同时推广绿色殡葬的理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