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他们回农村“种地”
日照一家农场引来10位大学生,管理着69个大棚
2015年04月0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在日照金星农场,10位大学生选择在此就业。
大学生集中就业季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选择了留在城市,也有一些大学生选择了田园,选择了回农村“种地”。在日照岚山区碑廓镇郁家村的金星农场,就有这样10位大学生,他们工作在农场,他们上班的地方就在农村,他们打交道的对象就是土地,还有土地上的那69个大棚。
文/片 本报记者 刘伟 实习生 范雪梅
学的韩语专业,做起农业技术指导
李连敬是菏泽成武人,出生于1989年。她是一个身材并不高,但做事雷厉风行的女孩。她出生在农村,毕业于山东外国语学院韩语专业,令人想不到的是,她目前的工作是农业技术指导。
李连敬2012年底进入金星农场。从韩语翻译到现在的农业技术指导,李连敬用了两年多时间。她毕业那年,正好是金星农场立项开建的时候,农场聘请了农业专家来做指导,这位专家来自韩国,李连敬当时的身份就是专家的翻译。
令她也没想到的是,虽然韩国专家平时对她很凶,却很愿意教她一些大棚蔬菜、水果育苗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果一年多以后,那位专家因故离开后,李连敬成了农场最懂技术的人。
对于农场各个大棚种植的作物,李连敬如数家珍,“火龙果要4月份开花,草莓可以摘到5月初,生菜有多个颜色和品种,木瓜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土地需要施用有机肥后,再翻耕两次,然后才能起地垄……”边走边介绍的李连敬,俨然已经将作物和土地作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了。
放弃城里工作,当起职业农民
徐煜博和李连敬都算是农场的元老级员工,他们俩进农场时间相差了8天。“我是2012年12月9日进农场的,比李连敬晚了8天。”徐煜博说。
徐煜博1989年出生,2011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财会专业,毕业后在济南做了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具体负责公司的财会工作。徐煜博是日照碑廓镇徐家林人,2012年底,考虑到离家太远,他就萌生了回日照的念头。
当时,徐煜博看到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又看到农场采取的是有机种植和管理,所以决定回碑廓“种地”。
“刚回到日照,家里人就不理解,到现在我爸还在到处找朋友托关系给我介绍工作。”19日,徐煜博笑着说,他理解父亲的心情,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徐煜博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从财会专业到现在的种植区技术管理人员,徐煜博的转变也很彻底。“我虽说在农村,但一直没怎么像样地做过农活,所以就需要一点一点学,特别是这些作物的生长习性,包括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有机肥,或者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蔬菜,这些我现在基本都了解了。”
农大学生专门到农场应聘
王小雪和李连敬一样,也不是日照本地人,老家在莱芜的她出生于1992年。王小雪今年将要从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她来农场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个多月,但她已经被农场深深地吸引了。
王小雪是农场需要下地的大学生之一,她现在具体负责农场的育苗和田间管理。即将要大四毕业,她通过校园招聘,来到了金星农场,现在还处于实习期。
王小雪也是农村孩子,所以对于田间地头的农活和农具并不陌生,再加上大学本来就学的是园林专业,她自己说:“我是上山了。”
另一位五莲县洪宁镇的大学生古龙和王小雪关系很近,他有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叫古龙,他出生于1993年,在青岛农业大学读园艺。
他俩虽在同一所大学同一个年级,不过在来农场之前,两人并不认识。古龙也是农村孩子,同事们说他转了一圈又回到农村,但古龙说:“不是回到起点,而是升华了。”
“大学毕业时候有几个就业选择,但我还是选择了农场,在这环境好,吃得健康,离家还近,挺好。”李莹是王小雪的师姐,也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因为成长在城镇,家人对她的选择有点反对,经过李莹多次沟通交流,家里人也理解了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