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远郊大学,如何逃离“圈养”
2015年04月0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刘艳
成天“宅”在学校,生活就像“小高中”,远郊大学生活给不少学生一种“被圈养”、“被禁闭”的感觉。专家称,远郊办学物理空间上的迁徙成功,不等于思想、教育模式的迁徙成功。有学者也曾撰文指出,远郊高校在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着安全、师生间交流、校际交流及社会实践机会、就业信息不对称及应聘成本增加等问题。(据3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身处长清大学城的一名大学生,笔者对远郊大学城的种种不便深有体会。
在远郊大学,意味着我们参与社会实践以及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减少。从长清大学城乘公交车到市区,最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时间。而校班车主要为老师提供服务,班次较少。升入大三大四之后,随着学校课程减少,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增加,学校也会要求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大学城远离市区,周边较为荒凉,能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无形之间就会阻碍我们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远郊上学,还存在大学城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不上的问题。长清大学城目前只有一条商业街,学生购物娱乐基本都在这一条小街上,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周末及节假日,从长清大学城开往市区的公交车,基本都要靠“挤”才能勉强上车。面对乘车难,学生更多的是无奈,周末也只好选择宅在宿舍。身处远郊大学,仿佛在孤岛。
无法否认,远郊办学给我们带来学习和生活上各种不便,这是远郊大学的先天不足之处。而后天努力,却可以让我们远离圈养。身处远郊大学,我们并非无计可施。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之余,可积极主动以多种途径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充分利用寒暑假或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接触社会。对于学校来说,应积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时可通过增加校班车的发车次数等手段,便利学生在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往来。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可加快完善大学城的相关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从大学城到市区的公交车班次,解决从大学城到市区的交通问题。其实让学生走出“圈养”,也许不需要多么宏大的规划,仅仅是诸如增加公交班次这样的贴心政策,就会让学生更愿意走出校园,改变“宅”的现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