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模式值得借鉴
2015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飞

  “学校场地开放现在没有统一规定,以前是上级部门要求试点,现在也不怎么提了。”省城教育部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开放体育运动场地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学校得安排专人负责、健身设施需要维护等等。
  3月31日下午,记者再次咨询了率先开放操场的10所试点学校,除舜耕中学、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电话无人接听外,只有舜文中学与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表示对外开放体育场,但需要持有相关证件。
  尽管学校体育运动场地面向社会开放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学校运动场地开放是一件“大好事”,也是大趋势,关键是相关部门做好配套管理工作。而槐荫区不给开放操场的学校添负担,由区体育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街道办事处和区教育局四级联动管理,或为学校操场开放带来生机。
  “学校提供场地给居民健身,这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居民。尽管有些细节问题,但学校还是会努力克服的。”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的老师表示,学校周边都是大型社区,人口密集,居民缺少合适的锻炼场所。自从学校开放操场后,居民大都持欢迎态度,她建议居民能够文明健身,爱护学校的绿化设施和健身器材,“真正把好事办好”。
  “学校开放运动场地,这是大趋势,未来开放的学校肯定会越来越多。”济南市匡山小学校长张勇表示,毕竟社区居民的锻炼空间有限,而学校放学后的运动场地都是闲置着的,正好这个时间可以被居民利用。“没开放场地之前,很多居民都问我,什么时候能来学校健身,可见他们的心情都是很迫切的。”
  “这次我们学校开放操场,仅仅只是提供场地,其他事情都不用学校参与,没有给学校增加额外的负担。”张勇表示,“政府安排了专门的安保人员和保洁人员,不需要学校老师参与。”
  另外,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开放后,运动区和教学区是严格分开的。“专门的安保人员在现场管理,社区居民只允许在运动区活动。”张勇表示,越来越多的居民进入学校锻炼后,体育器材使用寿命的缩短是个现实问题,相信政府部门也会有所考虑,进一步提供经费支持。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学校运动场地开放,槐荫区相关部门除了制定《槐荫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管理规定》外,还制定了《槐荫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会员承诺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学校任务要求》等规章制度。进入学校健身的市民除了签订承诺书外,还要遵守相关规定,比如健身者活动范围应在健身开放区域,不得随意进入学校非健身开放区域。健身者不得从事影响学校教学训练及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健身活动。违反上述健身规定两次以上者,健身卡予以没收,并不得再次办理。
  据槐荫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两所学校的试点运行情况,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会有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学校逐步面向社会开放运动场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