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馆藏文物走出“深闺”
济宁着力让文物在保护与利用中“活”起来
2015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任城区文物局等7个单位获得表彰。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3月31日讯(记者 汪泷 通讯员 刘金同 宋冉冉) 今年全市文物系统将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确保10月底前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平台的登录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15年普查任务。
  3月31日,记者从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济宁市文物局将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与重点项目建设为动力,着力让文物在保护与利用中“活”起来。
  首先推动高效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平台的登录工作,确保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普查任务。同时,依法落实完善全市第七批国保、第四批省保和第四批市保的“四有”工作,不断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工作。
  在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扎实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同时,今年还将加快推进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完成孔孟文化遗产地数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规划设计论证,强化工作监督,全速推进包括曲阜明故城东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和邹城历史古城区更新等10余个子项目启动实施。
  济宁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强调,当前,文物工作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多次就文物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饱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文物工作的亲切关怀。她要求全市各级文物部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努力开创全市文物工作新局面。
  在会上,济宁市文物局还通报表彰了2014年度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经过研究决定,任城区文物局等7个单位获得先进集体称号,赵超等34名文保工作人员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