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钟影片读懂父母之爱
滨州学院首部微电影《我想懂你》即将上映,剧本创作源于真实故事
2015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想懂你》微电影剧照。
  蔡伟建生活照。
  为了拍镜头,蔡伟建将身子伸到水面上。
     滨州学院中文系大四学生蔡伟建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自身的爱好,从大二下学期开始酝酿拍摄校园微电影,经过剧本筛选、招募演员、联系设备,两年的时间终于拍摄完成亲情微电影《我想懂你》。微电影跳出一贯的校园爱情模式,讲述两代人的代沟及父子亲情。
  本报记者 谭正正

1
两代人的代沟引大学生共鸣
2
一次报告会诞生拍微电影的想法
 对话蔡伟建 
倔强父亲感动了他
  3月31日,记者观看了此片,故事从父亲的现实和儿子的理想产生的冲突展开。杜泽浩是高三毕业生,报志愿时瞒着父母报考了自己喜欢的音乐专业,遭到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逼迫他更改志愿。倔强的杜泽浩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只身前往自己向往的大学,强硬的父亲表示要断绝父子关系,以后不准他再踏进杜家大门。两年里,杜泽浩果真没回过家,他努力学习音乐并获得了许多荣誉,最终获得父亲的认可。
  两代人价值观念,一个以金钱为衡量标准,一个以自己的爱好和梦想为参照物;一个以爱之名专制,一个以认为不了解自己无声反抗。在填报志愿上展开,让普遍存在同类问题的大学生身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蔡伟建的舍友观看此片后,都说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好多人也经历过。
  父子两人同样倔强,同样不原意解释,人物的性格成为冲突不断升级的根源。让观众了解,孩子与父亲之间有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沟通。就如同影片主人公所说的那样,父母是爱我们的,用他们自己的方式。
  作为该微电影制品人兼导演,蔡伟建说,最初有创作这部微电影想法是在大二下学期的一次报告。“当时一家传媒公司在学校的礼堂内进行微电影创作的报告,随后也成立了中文系微电影创作研究中心。
  “我本身爱好,再加上课程中有《影视鉴赏》,因此就有了拍摄一部校园微电影的想法,而且在网上看到其他大学都有属于自己校园的微电影,而滨州学院还没有学生拍摄过的先例。”蔡伟建说。
  “微电影有很多,大多的题材无外乎校园爱情,有泛滥的形势,而且都大同小异,一部两部还行,看多了不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在蔡伟建的心里,既然是滨州学院首部微电影,就要与众不同,能够让人看了以后产生共鸣,哪怕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
与朋友聊天,聊出合适的剧本
  要拍摄首先要有剧本,蔡伟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女朋友张洁,同样是中文系学生的张洁便担任起了编剧,然而剧本创作出来,蔡伟建觉得不满意,拿给老师看后,同样也觉得不完美。蔡伟建作为当时系里的学生会副主席,也参与过微电影剧本创作大赛,但是始终没有合适的剧本。
  大三的时候,张洁在和自己的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朋友和他父亲之间的一些事情,根据朋友的真实故事,张洁通过加工创作出了《我想懂你》。“这个剧本创作花费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是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了下来。”张洁说,“微电影主要向大学生传达出,父母是永远爱我们的,可能有时候我们不理解他们爱我们的方式,但是请不要怀疑他们的爱。学会和父母沟通交流,试着去懂他们,也让他们懂我们。”
4
为了不补拍,每个镜头至少要3遍
  蔡伟建通过微博、微信、朋友等发布招募演员的消息,同时,蔡伟建和当初作报告的那家传媒公司商量,获得了拍摄微电影的设备和机器,以及其他支持。
  “男一号和剧里的其他三名演员都是学校的学生,主要的工作人员有13个,而群众演员达到了200多人。”蔡伟建说,“大学生联合会里的同学给予很大的支持。”
  谈到拍摄的过程,蔡伟建说每天起早贪黑,有时候一个镜头要拍一上午,每个镜头都要拍3遍,用来防止补拍,这样会减少成本和时间。由于取景主要地点是在滨院和南海附近的一个村庄,为此,他还租了一辆面包车,早上拉着演员去拍摄现场,到了饭点就简单地吃点盒饭。拍摄用了一周的时间,后期却用了10多天,而且仅渲染就过了五遍。
  《我想懂你》作为滨州学院的首部微电影,也属于滨州学院201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拍摄花费1万多元,但是得到了滨州学院团委经费的支持和项目指导老师的帮助,为此蔡伟建很是感激。关于放映,蔡伟建一直在协调和筹划,初步计划在学校第十届社团文化节开幕式上播放。
  蔡伟建说,这部24分钟的微电影除了向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传达好的观念之外,也想展现一下滨州学院不一样的风采,让更多的人了解、看到滨院的美丽。他想让他的微电影参加4月中下旬的省科技文化艺术节,希望能获得一个好的成绩。
  记者:为什么《我想懂你》让你停下再找剧本的念头?
  蔡伟建:《我想懂你》的剧本来源于真实故事,也是大学生周围普遍存在的问题。影片主要是给大学生看的,如果我都不想看,那就没有拍的必要。编剧在写剧本时,也曾几度落泪,能让作者自己感动的剧本就是好的剧本。
  记者:影片中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
  蔡伟建:孩子回家后,父亲得知真相后,蹲下身子给孩子热敷手,其实这也表现了一辈子倔强、在儿子面前不低头的父亲放下身段,愿意去和孩子沟通。这是我们渴望的,希望看到的。
  记者:在影片中有没有着重处理的或是蕴含意味的镜头?
  蔡伟建:有。故事的主角家在农村,整个家庭观念是反对孩子学音乐的,在父亲眼里这样是没有出息的,而孩子是爱音乐的,因此孩子住的房间特地的张贴了一些歌坛上的人物海报,而夫妇和外屋的墙面上都是传统的贴画,这样能和影片氛围相吻合。
  记者:片子拍摄完成后,有没有遗憾的地方?
  蔡伟建:演员毕竟是学生,不是专业受过培训或是学习过表演的专业人士,剧本中的一些心理,演员表演得可能不是很到位。
  记者:影片也有成本,当初想没想在影片中插入一些广告,现在电影不都这样吗?
  蔡伟建:想到过,但是没有这么去做。如果加入广告会让片子不干净,本来是很感人的,不想因为一些广告转移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还是希望干干净的,这样也可以去参加省里的大赛之类的。
  记者:你对影片有何期待?
  蔡伟建:尽最大努力去做,认真去做,希望在社团文化节开幕式上能让同学们喜欢。这也是我的最大愿望和回报,自己也能收到鼓舞,努力也不会白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