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人民医院病房故事
30个小时的生死一“战”
2015年04月0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2015年3月8日。
30小时,跨时一天两夜。
在邹平县人民医院,这是一段生死攸关的生命经历,也是一场对神经外科等多科医护人员刻骨铭心的锤炼与洗礼。
三八妇女节
她并不快乐
3月8日,是专属于女性的节日,这一天,她们是幸福的,快乐的。
而邹平县魏桥镇66岁的王大娘却午饭过后一直头疼、头晕、恶心、呕吐,一直折磨到下午5点20分,实在受不了,才告诉家人,来到县人民医院,被急救中心转到神经外科就诊。
此时王大娘神志清醒,肢体活动正常,经CT检查发现有大脑右额颞叶的颅内占位,但肿瘤类型尚无法确定。接诊医师甄岩高度警觉,立即通知科主任苗红星会诊,为王大娘约好了第二天一早的磁共振检查。
生死悬一线
医者勇担当
3月9日早上11点,王大娘被送到磁共振室进行检查。磁共振检查结果让所有医师的心更悬了起来——右侧蝶骨嵴脑膜瘤(内侧型),4.5x4.6cm大小,并与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嗅神经等颅底神经关联密切。瘤体之大、神经关联之密切令治疗与手术难度及风险极大,“非死即残”是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结果。
13点50分,王大娘突然出现神志模糊,逐渐意识障碍加重,主管医师、护士及全科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急救措施,苗红星迅速组织全科医护骨干讨论治疗方案,联系上级医院专家远程会诊。而王大娘的家人在知晓病情后却反对手术,并要求转到上级医院治疗。15点03分,王大娘已经基本丧失意识,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这预示着脑疝已形成——生命危在旦夕!必须马上手术!
作为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多年的苗红星,深知这类手术的风险之高、难度之大,在邹平县乃至周边县级医院还未有开展的先例。若保全自己、科室与医院,和家属签字同意其转院,王大娘在路上的后果可想而知;若铤而走险,王大娘或许有一线生机!源于对自己团队实力的信任,更源于对生命强烈的珍惜与尊重,苗红星选择了再次与家属沟通,说明病情,说明利害。同时,其他医师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应急准备,联系滨州市血站备血送血以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联系上级医院专家准备来院手术支持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因为大家都清楚地知道,此刻,一分一秒都关乎生死!
在苗红星坚毅的目光和诚恳的言语中,17点05分,家属选择了在手术协议书上签字。
仁爱结甘果
妙术挽新生
3月9日17点45分,王大娘的“脑膜瘤(内侧型)开颅切除术”在天边殷红的晚霞中拉开了帷幕。繁星点点映衬着8号手术间明亮的无影灯光和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睛,在沉沉的夜幕中共同闪烁着不息的生命之光。6个小时后,23点45分,手术顺利结束,王大娘被推出了手术室,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术后的严密观察与专业治疗。
在这6个小时里,苗红星和李磊、张月、孙成栋等医师以及19点50分赶到的省立医院的许尚臣专家,轮流在神经外科显微镜下,仔仔细细地剥离每一根脆弱的神经,小小心心地分离每一根纤细的血管,手不能抖,眼不能眨;这6个小时里,麻醉师吴海燕严格控制麻醉药输入的速度与剂量,严密观察着监护仪上心跳、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一系列生命电波的变化;这6个小时里,器材护士崔秀丽一直站在主刀医师的旁边,传刀递剪、穿针引线,密切配合为手术争取着宝贵的时间;巡回护士高亚楠、李晨配血输液、内应外联,跑前跑后为手术扬起保障之帆……术中,出血量很少,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剥离顺利,损伤甚微;脑CT复查显示手术野处理非常满意——这是全县此类手术成功的首个病例!大家的心放下了一半,更下定决心做好术后治疗与护理,保住这得之不易的胜利“战果”。
经过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外科8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3月17日,王大娘的病情趋于稳定,意识已经清醒,能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并且肢体都能活动,没有出现术后极易发生的肢体瘫痪。如无特殊情况,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王大娘有望恢复到发病前的健康状态。
这,无疑是最令人鼓舞的战绩。
本报通讯员 冯春霜 袁瑞 本报记者 赵颖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