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重了一半
学生认可度低,省城一小学将六门课程创新整合成一门
2015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校长郭淑慧讲述课程整合的过程。 本报记者 李飞 摄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飞 实习生 孙娜          
  按照要求,中小学校要开设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省城一小学统计显示,三至六年级的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交叉重复率达50%。为此,学校向国家和地方课程挑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内,整合上述6门课程变成一门主题课程,并获得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一等奖。

《科学》《品德与社会》国家课程 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等内容重复
  7日上午,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5班的教室里,一堂名为《B主题》的课正在进行。这节课的内容主题为《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几名小学生正以组为单位在讲台上展示他们制作的幻灯片。
  所谓《B主题》课程,这是一门在其他学校里见不到的课程,是该校整合后的全新课程,以国家课程《品德与社会》为主线,涵盖了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课程《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等内容。
  按照要求,中小学校要开设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一所小学,为何要整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对此,课改负责人——历城区实验小学校长郭淑慧给出了答案。
  “目前使用的地方课程、国家课程之间,课程目标重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现象严重。”郭淑慧说。统计显示,三至六年级的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交叉重复率达50%。
  该校教导主任刘永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五年级上册中,在原来《科学》课里有一个单元名为水循环,包含“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和“小水滴的旅行”五方面的内容。而在四年级《环境教育》课里也有两个有关水的内容,分别为“随着水滴去旅行”和“天上的雨水干净吗”。交叉重复的内容不胜枚举。
  针对“现有的课程中,你喜欢上什么课?”这一问题,该校对三至六年级15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喜欢语文、数学、英语的分别为60%、54%和26%。而喜欢科学、品社、综合实践以及地方课程的占比仅为19%、9%、3%和4%。
  “学生对品社、科学、综合实践及地方课程的认可度很低。究其原因,内容重复、教师兼课导致质量下降、授课方式单一等让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郭淑慧说。

六门课整合成一门主题课
  “在小学进行课程整合很有必要。”历城区实验小学校长郭淑慧表示,早在2013年她就带领老师在学校尝试进行课改。把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全部“打碎”,重新“糅合”。
  “先整合教学目标,再整合内容,不降低课程目标,不减少课时量。”郭淑慧带领老师们一一找出上述六门课程中交叉、重复的部分,做好记录。之后,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对目标进行整合,并根据目标整合内容。
  最终,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上述六门课整合成了一门主题综合课程,分别是以《科学》课为主线的主题课程A和以《品德与社会》为主线的主题课程B。“A主题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主线,B主题课程以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为主线。”
  对于整合前和整合后的变化,郭淑慧介绍,整合前的目标多而杂,很凌乱,而整合后的目标简洁、明确;整合前的内容散、乱,整合后的内容是对原内容的删减、融合、增补、重组形成主题模块内容;整合后的课程实施更具开放性。不变的:课程的目标没有丝毫的降低,课时量没有变化。日前该课程获得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一等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