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措施不少“堵局”咋越陷越深
年增20万辆车“吃”掉济南治堵成果
2015年04月0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追梦人:聂瑞同
济南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
很多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啥时不用提前 两小时出门
年前,坐出租车,两公里左右的路程走了半个多小时,类似我这种体验的人估计大有人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堵点也就增多了;堵点一多,堵车的路段也就延长了。
因为堵车已成家常便饭,大家司空见惯,往往都有了应对措施。比如去车站、机场,本来可能是一个小时的路程,就提前两个小时出门。我住的地方离单位挺远,坐公交车,遇到早晚高峰人多,经常上不去。现在我既不坐公交车,也不开车,而是骑电动车。骑车的话半个小时准到,而打车或坐公交心里就没底。
我希望济南的大街小巷都能畅通无阻。坐公交车时,希望政府能加大在公共交通方面的投入,线路更多一些,车次更密集一些。骑车时,看到自行车道上也塞满汽车,希望交警部门能多管管,政府部门能加大停车场的建设。现在都在倡导和鼓励大家绿色出行,但凭什么鼓励、用什么倡导,这是值得交通部门反思的。
本报记者 崔岩 见习记者 王小蒙 实习生 衣柯静 乔政文
近年来每到两会,治堵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交通拥堵,关乎每个人。治堵,目前对于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来说,都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而在济南,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对道路的需求早已无法满足。市区治堵,下步棋该咋走,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
“堵局” 骑车20分钟, 开车一个小时
“根据官方数据,2010年-2014年五年间,济南汽车保有量每年环比均达到15%左右的增长率,堵车问题,已经越来越困扰人们的出行。”今年,济南市政协委员白哲楠把济南的交通拥堵写进了提案。
“早晚高峰太堵了,现在出门基本不开车。骑车只用20分钟,开车要5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为何还开车?”提及如今济南的拥堵状况,家住玉函北区的居民武永刚无奈地摇摇头。
3日下午5点半,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应乘客要求,从山大路右拐进入经十路西向行驶,嘴里却在嘟囔:“宁愿不拉你这个活儿,也不愿意堵里头。”
果然,当车行至舜耕路时,出租车半天未能挪窝。走走停停,到了玉函立交桥,遇到自北向西右拐的车流后,两车道又被硬生生地挤成了三车道。陈师傅左插右拐,终于在红灯前最后两秒,通过了路口。
在拥堵不堪的路面上你拥我挤,不少车主受不了了,于是瞄上了旁边看似宽敞的公交专用道。记者连续三天的调查中,发现社会车辆借公交车道超车现象十分普遍。不少“聪明的车主”,担心路口处被处罚或者被拍照,而在路中将车靠近普通行车道停下,因此挡住了直行车辆,往往造成大范围交通拥堵。
韩师傅开出租车已经快10年了,在这10年的时间里面,他对济南交通的印象就是越来越“堵”。“刚开出租车的时候,只有经十路、汽车站、火车站堵,这几年几乎就没有不堵的地方,不定在什么路段、什么时间就堵上了。”韩师傅说,同事车上曾坐了一名孕妇,没到医院,堵在路上,就把孩子生车上了。
聚“堵” 治堵速度,赶不上车辆增长
自2012年起,济南启动了三年治堵工程,从路网优化到停车治理,从智能交通到政策导引,治堵可谓穷尽其法。
除了拓宽,道路两侧禁停机动车也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好办法。历山路是济南首条禁停道路,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禁停道路已多达20余条。
虽然一直在治堵,但在市民眼中,市区拥堵程度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是越发严重。为什么济南长年治堵,反而是越治越堵呢?
济南市副市长王新文在调研轨道交通时,给出了答案,济南年均增车近20万辆,一字排开长度在900公里以上,三年新增近60万辆车,一字排开得2700公里。这些新增车辆带来的拥堵,几乎完全“抹杀”了济南的治堵成果。
据济南交警部门介绍,截止到2014年底,济南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564625辆,2014年新增228918辆。但是,停车位的建设远远跟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济南市区共有停车泊位43.7万个,按照国际通行惯例1:1.2的车辆泊位比测算,缺口达68.98万个。
拥堵程度和飙升的汽车数量齐头并进,看似交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济南市区规划和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市区土地资源和道路资源有限,2008年至2010年,通车里程增长了600公里,而2010年至2013年,通车里程数没有大的增加,通车里程增长率远低于机动车增长率。
除了道路建设步伐缓慢,路网布局不合理也是济南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住建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区主、次干路和支路的规范比例为1:1.5:3.5,呈“金字塔”结构,但目前济南的这一比例为1:0.57:1.52,呈“哑铃型”结构,导致大部分交通流聚集在主干道上,区域间交通分流不畅。
对于济南成“堵城”,山东省政协常委宋传杰认为,缓堵还需要改变市民出行理念和出行方式。宋传杰建议交通主管部门全力提高交通运力和舒适程度,切实做到公交优先,争取使旅客可随时换乘。然而,一份调查显示,济南公共交通出行率不到20%。如果公共交通分担量达不到65%,那么拥堵注定无解。
破题 下步棋咋走,关键是换思路
破解“堵局”如何突围?许多城市都从轨道交通建设起步破题。知名交通专家许云飞认为,缓解交通拥堵,需考虑BRT、高架桥、轻轨、地铁等,不能只注重短期效应,要着眼长效措施。
对于治堵方案,记者采访的专家几乎是异口同声,支持发展公共交通。“济南的城市布局呈现‘带状’,带状城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山东省人大代表、济南市公交总公司总经理薛兴海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济南市的城市规划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以领秀城一带为例,通往市区只有两三条道路。按照规划的10万人口,如果一半人上班,而其中一半人乘坐公交车。那么,这2.5万人上班的出行时间要在1个小时左右,一辆12米长的公交车塞满100人,需要250辆公交车。”薛兴海说。
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认为,济南目前的公交发送频次很多,但公交车快不起来,都堵在路上,无法发挥其最大运力。这需要给公交一个优先通行空间。同时,公交车太过拥挤,使得市民乘公交的欲望大大降低。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蔡志理认为,治堵工作存在“多头管理、各管一段、职责重叠、管理交叉”问题,长远来看应该组建“大交通部门”。
“将80%外地到济南城区办事、旅游、购物的小车截停在城外,必将缓解市内交通。”如何截停?许云飞建议,在济南二环路沿线建设几个大型、现代化停车场,并依附公共交通枢纽或场站配建,人们停车后能快捷换乘,通达城区各个角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