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
2015年04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滨

  近日,一部飞车犯罪的电影《速度与激情7》开始在全国上映,劲爆刺激的飙车场面推动票房再创新高。而在影院之外,一则真实版的跑车飙车大戏在深夜的北京大屯路隧道上演。豪车、年轻人、无业、飙车,连绵不断的“爆点”,让事件在进入舆情视线后迅速发酵,远远溢出了普通事故的范畴。
  蜂拥赶往现场报道的北京媒体,努力还原这场现实版“速度与激情”的拼图:事故中的兰博基尼为570限量版,价格不菲,而另一辆法拉利的市场价也不低于400万元……
  针对兰博基尼豪车主人的家长所说“非官非商,不过是普通股民”,网友笑言:“别逗了,炒股的会买绿色兰博基尼?”
  微信订阅号“团结湖参考”梳理了公众的疑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境、背景,才能让这些青年拥有了动辄数百万一辆的‘超跑’?究竟是什么样的激情,促使他们搏命投入危险的速度游戏?鸟巢隧道的飙车历史肯定不短,为什么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如果法律对他们的处罚也像他们的伤势一样轻微,会不会是对受他们行为威胁的公众的中伤?”
  此后的评论,则分别沿着如是不同线路前进,合力包抄。
  江苏广电旗下“荔枝锐评”的“为什么豪车飙车屡禁不止?”一文,便从非法飙车的法规角度中路突破:“近年来让土豪飙车大行其道的,是律法的‘纵容’。对于飙车,律法的惩戒约束和监督约束都显得太无力。飙车被处以的罚金少得可怜。试问能飙得起豪车的人,哪里在乎区区一点罚金?”
  《北京青年报》评论作者张天蔚则从大众心态层面深层予以分析:“昂贵的跑车、年轻的车主、疯狂的速度、任性的态度,每一点都是公众情感上潜在的痛点。”先搁置感情上对炫富、嚣张的反感,“对这些人,最妥当的办法就是贯彻那个最朴素也最本质的原则:要玩就玩你自己的命。你的肾上腺素分泌不到我的血管,反而让我担惊受怕,你的速度点燃不了我的激情,反而给我的生命带来威胁。所以,你有玩命的权利,但请离我远点。”
  最后出场的《环球时报》,便水到渠成地放出“社评”大招:“‘无业’者飙豪车,富人形象集体埋单。中国富人整体上还没有处理好与迅速积攒起来的财富的关系,炫富性消费是不少富人的标志性表现之一。这部分人尚需像当初学习如何挣钱一样学会与财富及社会相处。”
  《环球时报》此次没有回避中国日益尖锐的贫富差距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扎眼”,不过其在社论中提及的“富人群体需要加快健康的文化建设,管好子女、更多尊重普通人、照顾他们感受的意识,并在自己高水平消费与尊重劳动阶层之间实现平衡,抵制极端炫富。”听上去却显得空乏虚飘。
  就像那部已经拍到第七部的飙车电影一样,在社会阶层多样化的中国,速度与激情、理智与尊重间的冲突,必定还要长期存在,这场槽点多多的飙车事故,仅仅是这场漫长纠缠的小小定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