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难免过剩,还是要拼点笨功夫
2015年04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绍栋
  “我觉得做企业不是拼智力,因为大家都很聪明。这个世界聪明的人也非常多,而拼的更多的是勤奋,是你能不能下苦功夫、笨功夫。”
  “现在聪明人太多了,尤其在企业圈里,但过于看重聪明才智也是不可取的。”近日,一位媒体同行在讨论做企业什么素质更重要时,讲述起他曾经采访省内一位龙头造纸企业老板时的经历,颇值得玩味。
  这位同行当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企业做得如此成功?”对方略作沉默,随后说:“一年365天,除了过年、给父母过生日,我每天6点准时来到办公室工作,天天如此。我觉得做企业不是拼智力,因为大家都很聪明。这个世界聪明的人也非常多,而拼的更多的是勤奋,是你能不能下苦功夫、笨功夫。”
  这段对答已经是若干年前的事了,但如今回味起来仍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应。
  作为跑企业口多年的记者,笔者也曾跟省内一些优秀企业家交流过,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具有上述特质的。对他们来说,要讲财富,那肯定是他们最不感兴趣的话题,可要论勤奋、敬业,却个个无人能出其右。有位老板视工作如生命,有一次要去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偏偏这时候耳朵出状况了,他竟然自己跑到厂里的医院灌了灌双氧水就直接去开会了。一个身家过百亿的企业家,为了工作,对自己身体的管理却非常粗拉,以至于引发后遗症,搞得他后来不得不去医院住了半个月。
  这不禁让人想到山东其他一些知名企业家,比如魏桥创业集团的张士平,他常跟企业骨干讲自己的价值观——“怎么叫体现人的价值?你们都有钱,我钱最多,你们都属于社会上的富有阶层,但钱能顶什么东西?我认为真正能体现价值的最高层次就是干。你干得越多为社会造福越多,你就赚得越多。你干了,价值就实现了。”现在张士平每天依然是6点半准时到公司上班。平时出差,只要感觉没必要,一个人拎上包就走,不带随从。“管理、纪律和作风都是上行下效。如果一个领导出行要有十几个跟班,这种作风,何谈企业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这就是张士平的做派。
  是的,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企业圈更是如此。像那些见过大风大浪的60后、70后们,他们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对改革商机的把握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在政商之间的游走、对政策规则的脉动更是修炼得炉火纯青,要说他们不够聪明,那绝对没人相信。但能被人记住、尊敬乃至崇拜、模仿的企业家屈指可数。做企业到了被人尊崇的层面,个人的智力因素并不那么耀眼,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踏实作风却让人肃然起敬,也更让人记忆深刻。
  反观如今更年轻的企业家和创业家群体,浮夸现象无处不在。动辄喊出3年上市、5年颠覆行业格局的口号;过多精力花在“整合资源”上却难以静下心来研究企业运营;千方百计获取风投青睐,忽略了商业模式从纸面走入现实所要付出的努力……
  没错,在面对这些质疑或指责时,不少人表示不屑一顾,理由无非是“年代变了,踏踏实实傻干企业不如聚精会神找资源”。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不否认每个人都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然而浮躁遍地的商业世界,聪明难免过剩,拼点笨功夫未尝不是件好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