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以南(上)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水潜入地下接济了这个城市,给了这城市一个象征:泉。泉水灵秀轻盈,不绝不断,源远流长。这都是济水的神手妙笔。

  济南以南是泰山。泰山声名显赫,体量虽无之最之极,却能领山岳尊严之首。古时的济南北临济水(后被黄河夺道)南接泰山,论名气大小,济水显然无法与泰山比,当初济南何不依泰山为托取山阴或泰北之类的名号?原委无察,猜想命名者必有若干派系,最要紧的派系是爱水智者和爱山仁者,仁者和智者相竞,胜出的永远是智者。济南在济水之南,取名济南是必然。
  历史上济水曾有无数次改道的尝试,但在被黄河夺道前一次也没成功。黄河与济水自然不是一个量级,她从西天一路东行万里,什么样的阵式都见过了,不太可能把泰山放在眼里。可漫长的岁月里,黄河与泰山的较量总不占上风,无数次的任意改道,也是在距泰山较远的河南或泰山以下的临海区。黄河拿泰山没办法,只好折身东北入海。泰山的稳健一如它的名字,一个郡所或府治的命名,以泰山为名头是求之不得的事,但“济南”没有粘附泰山,而是贴近了一条并不太有名的河——济水。这让人有些费解。
  从地理位置看济南,济水近于泰山,而且济水对济南起过决定性作用:在古代,济水快接近济南时因地质突变成了地下河,济南城里的众多泉池既是济水的补给,更是济水的变身,众泉汇于大明湖后流出济南成小清河。济水是济南的血脉,是济南的魂,正是泉水四涌,才引了齐鲁人筑城定居,名字里当然不会没有济水。
  济水潜入地下接济了这个城市,给了这城市一个象征:泉。泉水灵秀轻盈,不绝不断,源远流长。这都是济水的神手妙笔,而济水源头则在数度产生过帝都的河南,以帝都的视角看济南显然迥异于泰山,泰山需要敬奉,而济南需要敬奉帝都。
  但泰山就立在济南家门口。一般说来,爬泰山是指从南天门爬到玉皇顶的主峰,可泰山是纵贯鲁中的一片山脉,有名的没名的山头加起来万千有余。万千山头都是泰山的作品,济南的千佛山(古历山)、四里山是泰山山脉北向的收尾之作。早时千佛山在济南南郊,现在完全是城中山了。千佛山至泰山玉皇顶,直线距离也要五六十公里,而泰山就把一座存佛住仙的山生在济南南大门,荫佑城池,播福生民。
  千佛山的根总归是泰山,与其相接的是金鸡岭、西姑山、蝎子山、兴隆山、九女山、大孤堆,过卧虎山后与遍地开花的山峦连成一片,即使一直走在山脊上,也能抵达泰山主峰玉皇顶。山无直线,站在济南相对高度占优势的橛子山顶,你会看到与泰山相连的不只千佛山,还有四里山、马鞍山、七里山、郎茂山等,这些山与青龙山、簸箕山、马武寨、凤凰山、大王寨、鸡冠山、莲台山、五老神相接后,同样迈进了泰山腹地。济南东西南三向接山,只北向近水,按理,济南算得上山城。可古人没有攀附泰山大名,只围绕济水做文章。
  城市名和人名差不多,叫开了就好。可有些城市偏偏要改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名要跟上当时的形势,改得很革命、很红旗;到了经济时代,又要改,这时要改得有历史感,因为历史是无需投资的资本,不用白不用,什么州什么邑之类的城市名一下多起来。更有甚者,为争夺古代名人属地大打口水仗,有的还要对簿公堂,似乎跟那个古人沾上边GDP立刻就会翻番。这是对古人的大不敬,是对贤哲的粗暴压榨和盘剥,是一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商业炒作,一切古代先贤皆着眼于精神的提升,而不是财富的占有和抢夺。面对汹涌的商业狂潮,先贤们定是惊悚惧呆、一筹莫展。
  济南在定名前有过泺邑、历下邑等名。泺是一条河的名字,至今济南城里还有泺口这一地名,而“历下”的来头就大得多——舜曾耕于历山。舜何等人也?尽管今人对舜的生活细节知之甚少,可毕竟是帝神两跨的老祖宗,在历史文化名人里应有不可取代的重位,古代济南为纪念这位先贤明君,取名时也只是把他耕作过的历山收进来,叫历下。一个“下”字颇有深意,让人回味。汉初,济南放弃了“历下”这个称谓,而定名更朴实的“济南”,此后再无改动。
  汉初,朝野上下共尚休养生息,低调内敛、顺其自然、不慕浮华等思想主导精神方向,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济水以南的这个城邑取名济南就比较好理解了。济南城至今还有汉初遗风,这或许让人欣慰,或许更让人深思吧。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本名李传敬,代表作有《药铺林》、《双凰门》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