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柳好人王洪霞——
让更多的残疾人过上好日子
2015年05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王洪霞在工作中总是笑容满面。
肢体上的残疾,曾让她感到命运的不公,而当有幸成为甸柳社区一名光荣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之后,她的命运之树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由于身为残疾人,她能更好地理解残疾朋友的苦恼与追求,能更快地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更积极地去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
十年的磨砺让这个曾经脆弱的女孩不再脆弱,她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残疾朋友撑起一片蓝天,实现着让更多残疾人过上好日子的承诺。
文/片 本报记者 王若松
幼时缺钙导致身体畸形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我要用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那不是天边遥不可及的云霞。”这是爱好写诗的王洪霞写下的诗句。5月11日雨后初晴的下午,眼前的35岁的她就像一朵彩霞,因为坚强和自信散发出绚丽的光芒。
8岁那年,由于特发性脊柱侧弯导致王洪霞幼小的身体畸形,而且病情每年都在加重。对于这个年龄的女孩来说,大多都已经知道爱美了,而命运偏偏在这个年纪给了她一个巨大的打击,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面对。
“说实话,我也哭过抱怨过,也彷徨自卑过,但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面对现实。”决定重塑自我的王洪霞不断充实自己,她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不仅会写诗、素描、摄影、弹古筝、绣十字绣,还有一手书画装裱的绝活。
2005年,25岁的王洪霞来到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残联担任一名普通的康复服务员,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残疾人,所以更能理解残疾朋友的苦恼与追求,也能更快地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更积极地去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也因此受到社区很多残疾人朋友的喜爱。
记者注意到,在王洪霞的家里有一张非常珍贵的相片,是2009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来甸柳社区康复指导站视察时,和王洪霞的合影。“他称赞我身残志不残,鼓励我要自强、自立,还握着我的手关切地询问我的身体、工作情况。”王洪霞说,温总理的话给了她很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她为残疾人兄弟姐妹服务的信念。
上门帮残疾人做康复训练
肢体和心灵兼顾
入户走访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开展各种和残疾人有关的宣传活动普及护理及康复知识、为残疾人配备自辅助器具……自打来到甸柳社区,王洪霞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几年前,甸柳社区的高富林因为患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妻子因照顾他也只能上半天班,本身收入就不高,全家生活全靠低保维系。
得知高富林家的情况后,王洪霞心急万分,她先是东奔西跑给他申请了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接着又为他评估适配了双拐、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还给他女儿申请了教育救助金。
在帮助高富林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这段时间,细心的王洪霞发现肢体偏瘫后的高富林内心变得封闭起来,自卑感很强,话很少不愿与人交流。
同样身为残疾人的王洪霞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恰逢残联推出了一项居家护理服务,王洪霞当即就优先将高富林纳入服务范围并为他量身定制了肢体和心灵的双重康复训练计划,定期上门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并鼓励他一定要坚持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高富林的内心渐渐向外界敞开,人也变得乐观开朗起来,亲自为王洪霞送来两面锦旗,而且在社区里逢人就说:“多亏了洪霞,要不是她对我的照顾,我也没有今天。”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让更多残疾人过上好日子
从2005年到2015年,35岁的王洪霞在社区康复服务员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10年工作实践让她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让残疾人得到康复才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而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的一个好途径就是家庭个性化无障碍改造。
作为家庭个性化无障碍改造的试点单位,2013年,甸柳社区残联先后对2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个性化无障碍改造。
“当时正值三伏天,这些残疾人家庭大多住在4层、5层,闷热的天气加上肢体上的残疾,让我感到有些吃不消,喘不上气来,但是每每看到入户残疾人家庭之后每一张迎接我们的热切笑脸,想到改造之后给残疾人朋友带来的莫大方便,我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王洪霞说。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王洪霞起早贪黑,没日没夜,亲自带领施工队挨家挨户测量、安装。当看到改造后的厨房宽敞明亮,听到他们赞不绝口,她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去年,王洪霞共为180多名重度残疾人办理了医疗救助卡;为26名残疾人办理了大病救助,救助金额达23万余元;为8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救助;为47名精神残疾人办理了精神服药补贴,约8.5万余元;为20多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如今,美丽坚强的王洪霞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并在去年10月份当上了新娘,二人携手并肩一起走在为更多残疾人服务的道路上,“还是那句话,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过上好日子。”王洪霞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