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怎样炼成的
道通实验学校“四步四悟”实现课堂效益最优化
2015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骨干教师展示课
  魅力道通实验学校
     培养学生的“自悟”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三适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适合社会的教育、适合未来的教育)实施中课堂改革的灵魂,这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一致的。章丘市道通实验学校在本校各学科自主实验探索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各地经验做法,提出了“四步四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悟,实现课堂效益最优化。
  文/片 本报通讯员
翟玉强 候爱花     

  自学先行,学前醒悟
  醒悟是领会晓悟、觉醒明白的意思。从教学而言就是通过唤醒学生沉睡的主体意识,从而使认识意识由模糊转向清楚,进而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体悟,因此醒悟是学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首先要做好启发,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向,启发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搞清楚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内容,哪些是通过下一步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学,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明晰学习内容,即让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学习内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突出、训练学生的“自我醒悟”能力。
  1.个体探究:任何形式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可以在讲授前对学生提出适合个体探究的任务,指导学生对自己已经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以求解答。如在教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给学生提出自我探究问题:“现有2根小棒,一根长5厘米,另一根长3厘米,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有几种配法?在纸上画出需要的长度的线段,然后用2根小棒上去试一试,围一围。”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个体自我探究获得对知识的初步认识,通过自我探究,对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也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以“兵教兵”的方式互助互学,自主探究。仍以《三角形边的关系》为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四组小棒来摆一摆,看看那几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要求学生边摆边比较三边的大小并做好记录,并试着归纳当围成三角形时三边的关系。这种设计比个体探究的设计难度要大,对于知识点的归纳也上升了一个层次,体现了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讨的特点。
  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掌握自己能够认识的规律,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难点,帮助学生归纳知识要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为下一步“教师引领,探究领悟”做好准备。
教师引领,探究领悟
  领悟,就是教师引领学生掌握课堂的重难点,也是学生不能自主掌握的知识。这一环节重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实质,并掌握方法规律。教师要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会。师生共同探究,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教师补充点评。比如在《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在“醒悟”阶段无论是个体探究还是小组探讨,所得的结论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发掘出本课的知识要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使其能够自由争辩,取长补短,达成共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介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突出教师“领”的作用。通过师生、生生多渠道交流,达成一定学习目标。
班内互动,交流感悟
  感悟是指人们对通过学习而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是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只停留在了“领悟”阶段,而尚未进入“感悟”阶段的表现:充其量只是记住了、了解了某些知识,而从未有过“心有所动”、“心有感触”,甚至很少有联想、想象、回味、咀嚼这样的创造性心理现象,更不用说将它表达出来了。像这样学习,永远只能在“必然王国”里打转,而无法到达心领神会、陶醉其中、左右逢源、举重若轻的“自由王国”。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感悟的东西,才是学生的真知识、真能力,否则就是虚知识、假能力。因此,在此阶段,我们通过班内生生、师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加深学习的体验,升华思想认识,将学习引向深入,获得本课的知识要点,达成学习目标。
  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艺术性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投入到全班性的大讨论当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活思维的火花,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对前两个阶段没有解决的学习难点有所感悟,豁然开朗,并在讨论中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建构网络,清晰彻悟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充满了支离破碎、毫无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一个混乱的储藏室,在那儿连主人自己也找不到任何东西;只有体系而没有知识的头脑,则像一个小店铺,里面每一个盒子上都贴着标签,然而盒子里却空空如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信息系统的构建,形成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将新知识纳入其中,使认知结构越来越完善、系统,最后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真正将知识学到手,达到彻悟。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
  (一)是加强思维训练。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层次设计训练内容。让学生巩固新知。在强化训练中让学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达到举一反三,拓展提升,形成能力。在训练的形式上,要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有新鲜感,提高训练的效果。在训练的内容上,要侧重于知识方面的训练、方法方面的训练和思维方面的训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后,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训练题型:(1)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这种说法对不对?(2)长为10、7、5、3的四跟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几种选法。(3)姚明,篮球明星,身高2.26米,腿长1.31米,被称为“小巨人”。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姚明一步能跨出两米多吗?他一步能跨出三米多吗?三个题型都属于同一知识点的训练,但是,在设计上由浅入深,注重训练层次,在形式上由单纯知识检测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富有新鲜感的训练中有效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二)是要善于归纳总结。一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把前后学的知识梳理成线,编织成网。二是让学生反思本节课自己的表现,取长补短,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三)是进行“综合检测”,对学生本节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考察,从而让学生彻底明白课堂教学内容,明确自己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方法,关键让学生在这个阶段达到一个“明”字,对知识和自我的学习状态彻底了然于胸,查缺补漏,达到“彻悟”的层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