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的青春说好不散伙
2015年06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又到了毕业季,回荡着《匆匆那年》主旋律的校园里,“校园恋情”的何去何从,早已成为热点话题。记者了解到,选择毕业就分手,这已成为大学毕业生默认的现实,而地区不同往往是影响校园恋情稳定的一大因素。
  在德州学院,记者采访了十名谈恋爱的大四学生,只有三名表示会跟自己的另一半继续走下去。毕业季就是分手季,这个说法在学生中间从笑谈变成了默认的现实。周晓(化名)是德州学院舞蹈专业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他是德州人,女朋友来自潍坊。“没毕业就分手了,她说她爸妈让她回潍坊,在潍坊给她找了个不错的工作,大四她在潍坊实习,两人感情从那时候就慢慢淡了,到了现在虽然谁也没说分手,就这样了。”周晓说,像他们这种情况是“很俗”的,在大学毕业就分手是大家默认的事实,大家心里都“有数”。
  德州学院音乐学院的杨丽(化名)同样与男朋友选择了分手,她告诉记者,分手的直接原因是男朋友不想做“上门女婿”,原来杨丽家在德州,父母做生意,杨丽已带男朋友来家里见过女方父母,“我爸妈对他很满意,说毕业后让他留德州,给我们出钱让我们做买卖。”杨丽黯然说道,没想到男朋友死活不肯留德州,非要回泰安打拼,“爸妈也闹,男朋友也闹,我压力太大了就提出了分手。”
  记者了解到,地区不同往往是大学生情侣分手的最重要的原因。通过随机采访的对象,在七对已分手的情侣中,有四对情侣是因为地区不同而分手。不少毕业生坦言,在家里自己是独生子女,父母希望他们能呆在自己身边,这样他们只能选择终结校园恋情。“以后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选爱情还是亲情这很难,但我更倾向回在父母身边。”德州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敏(化名)说。
  本报记者 刘振 见习记者 李慧
  本报记者 李榕
  为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夏津农信社做好现金供应、业务处理、文明规范服务、内控管理执行四大方面工作,积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努力践行金融职责。
  现金供应精确到位,打造资金运营平稳进行式。一是精准的资金测算。为满足客户现金需求,夏津农信社合理测算资金需求,提前备足资金头寸和营业所需现金,制定现金供应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各营业网点现金供应及时、充足。二是优质的电话预约服务。为VIP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大额现金预约服务,在现金供应充足的前提下,通过电话或短信预约,提前为大额取现客户备好现金,大大节省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三是全面的零币备足。设立小面额人民币集中兑换专门窗口,负责全辖内小面额人民币的兑换工作,强化柜面残币兑换力度,加大剔残工作力度,做到回笼现金先清分再付,方便大客户残币兑换,实现内控执行健康化、平稳化、有序化。
  业务处理操作到位,实现全辖业务合规进行式。一是联行业务推广。该农信社大力推广农信银等联行业务的开展,强化柜员的联行业务知识培训,对于大额汇划业务加强复核、授权等事中监督控制,保证岗位制约和流程控制有效,确保业务处理无差错。二是严谨的业务操作。积极转变查库方式,进行突击查库,会计主管坚持查看录像,每天上午回放监控录像,就上日的重点业务进行重新审视,并进行记录,切实防范风险。三是抓时机、严对账。采用上门对账及邮寄对账的方式,全辖信用社将所有存量账户机打明细,组织明细对账,将每一笔交易进行审核,实现对账覆盖率达到100%。
  文明规范服务到位,创造微笑和谐服务进行式。一是温馨的客户接待。营业室饮水机供水充足,雨伞急救药箱配备齐全,员工服装整齐划一,耐心微笑服务,给客户创造一个优质贴心的服务环境。二是到位的服务宣传。在精准办理业务的同时,积极做好业务宣传工作。三是ATM自助设备强力支持。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工作,安排专人做好ATM的风险防范和紧急事件的处理工作,管理员24小时手机开通,切实保障自助渠道服务畅通。
  内控管理执行到位,做好现金服务有序进行式。一是保证凭证充足用量。合理确定重要空白凭证用量,结合重要空白凭证的解送方式,及时与基层网点进行沟通联系,特别是使用量较大的存单、信通卡等,保障业务有序开展。二是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利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反洗钱监管平台,采取非现场监督监测和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对业务经营中金融风险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为预防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杨焱)
  开学第一天宿舍的分配,注定了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218宿舍的六个姑娘,将彼此陪伴度过傻傻青春。
  她们都有着各自的专属昵称,恨不能将世界上最土、最搞笑的称呼赠予对方。宿舍长孙卫来自济宁,昵称“二娘”。大姐李欣来自青岛,昵称“美丽”。李梦、魏艳如来自临沂,昵称分别为“梦比”、“阿艳”。崔晶、宋荟来自日照,昵称分别为“大妈”、“荟姐”。
  她们虽来自不同的城市,但渐渐也听得懂彼此的方言。生活习惯不同、脾气性格迥异,“同居”中偶尔会有小摩擦,谁跟谁都拌过嘴、吵过架,但更多的是包容和亲密。
  那些年,宿舍中只有阿艳有男朋友,于是,她的男友便成了大家口中共同的“男友”。那些年,她们特意起得很早,就为了跑到楼下找个地儿晒被子。那些年,她们常去萧何庄附近的东北饭馆和食堂333楼吃饭,最奢侈的聚餐是吃36元/位的自助餐。
  6月1日,是班级拍摄毕业照的日子。218宿舍的六个姑娘在结束班级毕业照后,和所有毕业生一样,逛遍了德院的每一处难忘的角落和标志性建筑留念合照,以此来纪念自己的青春。
  还记得那年寝室里,最八卦、最私密的卧谈吗?还记得每次考试,六个人轮流带饭的“舍规”吗?还记得卫生大检查时,谁负责整理大家凌乱的桌子吗?还记得是谁失恋,谁又安慰谁吗?
  孙卫是宿舍中最早体会到毕业那种伤感和落寞的人。在过去的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打开宿舍的门,孙卫见到的只是床板上堆放着的自己的行李箱,和其他五个姑娘空空的床铺,门内不再是叽叽喳喳肆意吵闹的她们。偶尔在校园里碰到拍毕业照的校友或去到某个大家常去的餐馆,孙卫的心总会莫名地悲伤一下:或许很快,大家真的就要分开了吧。
  四年来,她们总在互相嫌弃,但从来不离不弃。时间,请你长一点,再长一点……
  三天之后,李梦、魏艳如、崔晶她们都要离开了,或工作,或返回老家准备研究生复试。孙卫又成了最后一个“守护者”,她要帮大家把学校的一些琐碎事情处理完:帮崔晶把书卖掉,帮魏艳如邮寄各种表格……六个姑娘就这样毫无顾忌地在学院的草坪上席地而坐,她们筹划着毕业后,每年都要轮流在每个人的城市聚一次。但以后的日子谁又能说的准呢,只能珍惜这最后的聚会。
  孙卫说,她庆幸在最好的年华中度过了这样一段最好的时光,在最好的时光里遇到这样一群美丽透明的她们。19、20岁时她们彼此遇见,在23、24岁左右即将告别大学宿舍,寻觅最合适的安身之处,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
  六月,阳光明媚,回忆斑驳,校园里弥漫着的离别气息似乎也在煽动着我们内心深处关于大学时光的回忆。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青春,但关于宿舍情的记忆,我想大抵是相同的。有一种青春叫宿舍,你还记得吗?

毕业即分手 真有这么悬
夏津农信社积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