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东方书社”那些事
2015年06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树林
  一提起“东方书社”,对“老济南”来说,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坐落在原院西大街路南(现泉城路),建筑造型简洁而又不失传统,总共两层楼,正对着芙蓉街南口。
  1929年,东方书社由胶东四股东刘震初、曲慕西、刘金城、李文苑集资建设而成。股东们耗资五千元创建了这家书社,并一度成为当时济南最大的书店。由于地处老城区繁华中心,与芙蓉街、贡院、山东巡抚相毗邻,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气息浓郁,加之周边有中小学,这里自然就成了求知的地方,经常是读者如织,生意兴隆。它主营上海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各地图书,鲁迅、巴金、冰心等人的许多著作在济南从这里首发,老舍和许多知名学者都经常光顾书店。
  东方书社的一楼是门市部,二楼是办公室和仓库(一些宣传革命进步的书籍藏在仓库里)。柜台和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图书,读者如果有特殊的需求,店员会到二楼仓库查找。店员待客彬彬有礼,一视同仁。东方书社除经营图书外,还是党的地下组织的联络站。在日伪统治年代,为八路军送纸张及印刷物资,更营救了不少地下党同志,保护了不少地下党人。
  四股东之一的曲慕西居住在芙蓉街50号,我就出生在这个院落,而且两家关系甚好。曲家经常帮扶那些吃不上饭的穷苦人,为人乐善好施。我家生计接济不上的时候,他经常主动送钱送粮,在街坊中一时传为佳话。我在芙蓉街上小学的时候,就是东方书社的常客,放学后,我一般先去店里阅读一些儿童类的图书,因为那里的书最齐全。由于与股东曲家住同院,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熟客,想看什么就要什么,买书也更加便宜一些。记得上小学时需要一本字典,由于家境贫寒,我就找到了曲大伯,他用工资从书店里给我买了一本字典,让他老伴曲大妈送到我家,这本字典是我的第二个语文“教师”,陪伴我读完初中。等到了初中,过春节的时候,我人生中第一件制服上衣就是曲大妈用缝纫机亲手为我缝制的,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建国后,随着工商业的改造,股东成为正式职工,领取工资维持日常的基本生活。1956年公私合营,东方书社也就改名成为新华书店。我曾亲眼看见过曲慕西老先生在书店门前摆摊设点卖图书。由于他当时是主动放弃股份利益,才在“文革”期间免于浩劫。书店几度更名,最后归在了“济南音像书店”的名下。随着城市建设,东方书社永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时间飞逝,曲慕西老人于1977年过世,享年73岁。当年我怀着感恩之情,将他老人家的遗体抬上灵车送往殡仪馆。四个股东同东方书社一起消失在了世间。曲慕西的女儿如今年逾古稀,现仍居住在济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