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边的端阳
2015年06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孙葆元
在印象里,一直认为端阳是南国的端阳,那边有江,江上可以赛龙舟,当千面战鼓敲响,龙舟竞渡,江南的豪迈终于显露出来。我们泉城没有江,只有明丽的泉、婉转的河,虽然大明湖里也有龙舟比赛,可是少了大江的浩荡,倒是添了几分妩媚。前几年听一位住在农村的朋友讲端阳,节日来临的时候,村里的老老少少就忙碌起来,到麦地采艾蒿,然后搭车拉到城里去卖。听着就充满诗情,城里的端阳是生活的仪式,农村的端阳是诗经般的劳作。
我们每一个传统佳节都是一场生活的仪式,是对一种文化的祭奠。青青的艾草来到城里就成了家家户户的圣草,人们把它插到门楣上,扫除邪气,趋避鬼祟。漫长的岁月里,艾草年年在人们的心头生发,延续着一个庄严的仪式,那是一个驱除腐朽雾障、向往清新日子的典礼。
端阳节有着多元的内涵,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楚国大夫屈原为了他破碎的故国自投汨罗江。他的纵身一跳震撼了我们的民族。两千年来多少诸侯列国亡覆,没有人凭吊,只有屈原的精神能量流传至今,是为了悼念那个腐败的楚国吗?当然不是。是他的《天问》,他的《九歌》,唱出的人间正气,感动了我们两千年。为了这一腔正气,人们才采艾草、插艾草,以最草根的形式表达最崇高的情感。
当男人们叱咤在龙舟之上,女人们用五彩的丝线缠起一个个菱形的彩菱佩挂在胸前。在我们的泉边,往昔的女人们则把彩色丝线系在孩子们的臂上,她们管这种诗一样的仪式叫“长命缕”,进行着这样的日子,日子里的女人便有着挥之不去的妩媚。端阳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对未来期盼的。有道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这是伴随那些彩菱、彩线的宿命说辞。尽管人们明白五彩的梦里也有悲欢离合,还是乐此不疲地追寻。遗憾的是我们剪断了那根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五彩丝线,虽然享受着现代的物质生活,有时却活得苍白。原来生活里的色彩来自传统,不能舶来,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遗传下来的端阳就只剩下了吃粽子。现代概念的粽子也无须自己包了,到超市买来,即食即可。吃完了,都说没有粽子味。那么粽子到底是个什么味?现代人未必都说得清。因为你没有吃过过去的粽子,没有比较,结论下得就虚妄。还得从传统说起,端阳的粽子、春节的饺子,都是自己动手包的,唯自己动手才有对生活的虔诚,对生活虔诚了才能品出生活的味道。记得我的母亲在端阳节前包粽子,早早就泡就一大盆江米,备下红枣,糖料、青红丝;把苇叶洗净,临包前又用开水煮过,再把彩线剪成适中的段,这一套采买准备就要忙几天。待包时,只见母亲两手一围就把苇叶围成一个漏斗状,用一个小碗舀进泡好的江米,加上各色料品,把苇叶的漏斗盖好,缠绕彩线,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不同馅的粽子用不同颜色的线,只有母亲分得清。粽子要煮好几锅,端阳那天除了自己吃还分送给左邻右舍,邻居们也有粽子送来,邻里的关系就在粽子的彩线中结紧了。
端阳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喝雄黄酒。有的人家把雄黄与蒜捣碎拌和在一起,撒到院内墙根墙角,说是可以辟邪、避毒虫。其实它避不得毒虫,只是民间的一种仪式,这个仪式昭告着,我们的生活拒绝邪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