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死刑”刷屏源于安全感缺失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江德斌

  17日,朋友圈突然被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相关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月18日新华网)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儿童被拐卖,很多家庭因此坠入痛苦的深渊,沉溺在失去孩子的绝望里,甚或倾家荡产去全国各地寻找孩子,许多家庭组成寻子联盟,互通交流相关信息,相互鼓励抱团求暖,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寻子生涯里。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很多人都对人贩恨之入骨,要求对其采取死刑措施,提高违法成本以遏制拐卖儿童的行为。显然,这种感情上的冲动可以理解,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讲,对拐卖儿童一律判死刑的话,则会诱发很多负面情况,对此,法律界人士也是有共识的。
  从国家层面来说,冲动地修改法律是不现实的,但民众的诉求仍是值得关注的。集体转发的背后,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遇拐卖风险。显然,政府应看到民众的诉求,听取各方对打击拐卖儿童的建议,比如,建立新生儿基因库和指纹库等,用信息技术助力打拐。公检法机关也要重视起来,把打拐当做重要案件抓办,财政加大办案资金支持,做好亿万家庭的安全后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