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难“宽”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17日电信日,工信部拿出了一份令人期待的改革方案,但一个月过去了,说好的“提速降费”却迟迟不至。于是,本周的舆论场便把关注的目光,都投在迟来的网络“宽”带之上。

  □崔滨

  《南方日报》通过对运营商的质询,得到的回答是“措施落地需要时间”。说来说去,每家运营商都是在全力以赴,可惜各种原因,阻力多多。
  对此,《新快报》丝毫不买账,其评论文章《提速降费别指望运营商自觉割肉》一文中笔下生风:这么多年来,跟运营商“斗智斗勇”,见多了各种霸王套餐、遇到了各色格式合同,即便是眼下“大出血”的提速降费,方案里还掺杂着“夜间优惠”、“季度不清零”等变通之法。那么,惠民大戏能拖则拖、甚至成了“光打雷不下雨”的把戏,恐怕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概率。”
  《工人日报》则在《“降费提速”承诺难兑现的追问》一文中更进一步,“无论是降费,还是提速,都是在压缩三大运营商的利润空间。站在企业利益角度而言,运营商能拖就拖是一种必然。”
  为何都是总理讲话,唯独电信运营商就敢阳奉阴违呢?《钱江晚报》特约评论员付瑞生用《垄断难消,假摔依旧》回答:“在电信业内部,资费定价可分为‘垄断决定’和‘技术决定’两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本高导致用户资费高,这属于‘技术决定’,情有可原,但是,老百姓对当下宽带价高质劣的抱怨显然是对‘垄断决定’的抱怨。通信领域缺乏竞争机制,几大运营商没有直接竞争者,自然也就缺乏降低费用的动力。”
  《证券日报》更是用数据证明说明“垄断决定”的力量,“电信行业在经历OTT跨界竞争、‘营改增’、网间结算调整等变动后,三大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从之前的日赚3.8亿元,下滑到不到3.5亿元。”而且,“三大运营公司隶属国资委,每年国资委都会进行利润考核,如果强行大幅降价,就会伤及企业利润”。
  但拖延也好,垄断也好,运营商眼下貌似坚硬无比的高墙,最终仍将烟消云散。就像付瑞生向运营商提醒的,“垄断是垄断的最大敌人。也就是说,真正能杀死垄断的恰恰是垄断者自身。前不久,一位移动高管感叹,‘干了这么多年,一直以为联通是竞争对手,没想到腾讯才是我们的最大对手。’这个讽刺性的事实暴露出貌似强大的垄断企业的致命缺陷:他们难以适应变化。”
  与其像恐龙一样被世界淘汰,运营商们不如听听《经济日报》的建议,“提速降费,政府在敦促,网民在呼吁,看上去好像运营商被动,实际上从积极的意义来理解,对运营商是难得的机遇。宽带中国战略中提出宽带网络是国家战略性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也明确将支持建设国际干线、建立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利用无线频率占用费等来补偿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网络建设投资。可以说现在是运营商发展宽带的好时机。”
  从更深远的角度看,宽带提速降费,对整个中国正在进行的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化进程,都有助力。《人民日报》的《说好的“提速降费”为何迟迟不至》评论,便是劝诫电信运营商们,“中央领导同志多次督促,目的不是干预市场,而是旨在塑造一个能够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熟的电信市场。敦促网络运营商‘提速降费’,发出的是倒逼电信企业改变既有的经营范式、以更进取的姿态迎接市场竞争的强烈政策信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