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科考船返航青岛
首次在中印度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青岛6月18日讯(记者 陈之焕) 18日,“大洋一号”在完成大洋第34航次科考任务后返航青岛。本航次共计5个航段,科考队在合同区26个区块内开展了4千米间距的综合热液异常探测测线调查,并在中印度洋海盆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对于深海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18日,在团岛码头,“大洋一号”缓缓驶进码头,经历了215天的航程,科考人员终于回家了。“走了8个月,太想儿子了。”刚下船的科考员张睿抱着一岁半的儿子亲个不停。
  “大洋一号”科考船自2014年11月16日从三亚起航以来,历时215天,航程28125海里,在完成大洋第34航次科考任务后于18日返航青岛。
  此次“大洋一号”履行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在合同区26个区块内开展了4千米间距的综合热液异常探测测线调查,圈定了多处矿化异常区。科考首次运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进取者号”中深孔岩心取样钻机、电法探测仪等硫化物勘探关键设备,获得了断桥热液区岩心序列样品,这两套装备的应用,为深海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技术的突破积累了经验。 
  在“大洋一号”的展示厅中,记者看到了珊瑚、铠甲虾、贻贝、蔓足类等深海生物样品,还有热液硫化物、玄武岩等深海矿物质样品,据悉,此次“大洋一号”获得了大量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部分区块的地质、水文等方面数据和样品,包括海底照片、沉积物、岩石等。这些资料和样品将为科学家研究该区的硫化物评价、环境评价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等提供重要支撑。 
  科考队在中印度洋海盆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该区域发现大面积的稀土沉积物。在中印度洋海盆初步推断划出了两个富稀土沉积区域,为下一步在印度洋开展稀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环境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