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方碧水蓝天净土
——中石化胜利油田履行社会责任纪实本报记者段学虎徐文君见习记者邵芳通讯员朱向前李新刚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坚持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同频,打造美丽生态油田。图为花园式井站。
  胜利电厂的二氧化碳收集项目,不但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还开发了二氧化碳驱油的新采油工艺。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建立政府督导、油地联动、强力推进的管道隐患联合整治机制,2014年投入资金6.4亿元,整治管道隐患1975处。图为东辛输油管线铺设施工。
  胜利电厂三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国企的责任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把能源消耗、资源消耗限制在最低,将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通过管道占压、废气治理和新能源利用,为营造良好的油区生态环境切实履行了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加大投入严监管:
“碧水蓝天”行动见实效

  “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是中国石化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治理行动。胜利油田高度重视,召开“碧水蓝天”专项行动启动会,制定“环保隐患治理项目管理流程”,加快项目的报批进度,规范运行管理。
  2014年完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碧水蓝天”环保隐患治理项目5项;完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达的其他环保隐患治理项目4项;完成东营市下达的环保隐患治理项目5项,有效提升了油田污染治理本质化水平。
  2015年5月14日,胜利发电厂电研所环保室主任卢鹏兴奋地告诉记者,脱硝工程被列为集团公司“碧水蓝天”行动重点项目,2013-2014年共投入2.68亿元完成4台机组脱硝改造,脱硝工程投运后,使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从改造前的800毫克/立方米左右,降低到100毫克/立方米以下,较脱硝改造前下降了90%,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
  “硝”是直接或间接导致我国各地阴霾天、臭氧破坏、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因子。胜利发电厂4台机组全部实施脱硝改造后,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近2万吨,相当于63万辆汽车1年尾气排放量的总和。
  石油化工总厂投资约2.6亿元,完成重油催化装置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瓦斯气回收利用、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恶臭治理等20多个环保项目。其中,重油催化装置烟气脱硫采用国内首套氨法脱硫除尘技术,二氧化硫排放降低到200毫克/立方米以下,粉尘排放降到50毫克/立方米以下。采取先进的脱硝技术,使氮氧化物排放降到100毫克/立方米以下,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10年以来,油田投入约6亿元资金大力实施采油污水减排工程建设。2013年,胜利油田提前两年实现油田采出水零排放规划目标。累计投资约10亿元建设了4座大型生活污水厂,日处理生活污水近1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在抓好重点污染源治理的同时,认真抓好油田开发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治理。胜利油田以“碧水蓝天”专项行动为契机,健全污染治理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体系,推进合同管理,强化重点污染物治理。
  胜利油田建成的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示范工程,每天生产液态二氧化碳100余吨,全年能够捕集、液化二氧化碳3万至4万吨。捕集处理后的二氧化碳纯度达99.5%以上,可全部应用于胜利油田开展的“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先导试验”,二氧化碳从上天为害变为入地为宝。 
加快开发新能源:
26年的锅炉不再冒烟

  2013年12月15日10时,位于东营市牛庄镇东南的滨海公安局看守所内,地源热泵系统开始供暖,成功替代聚园燃油锅炉房。胜利油田地热余热资源开发项目部主任赵书波指着不远处的烟囱说:“已经不冒烟了。用上地热,烧了26年的锅炉已退出历史舞台。”
  据悉,这是胜利油田首个地热代油供暖示范项目。聚园锅炉房于1987年投产运行,随着设备不断老化,维修费用逐年增多,供热能耗也不断增大。其锅炉均为燃油锅炉,燃油成本高达360余万元,而且对环境也有一定污染。
  地热资源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胜利油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探索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2014年3月又启动地热及污水余热资源需求调查,确定采油污水余热、深层地热利用和浅层地热利用三大应用方向,并初步筛选出一批项目。
  聚园锅炉房地热代油项目就是浅层地热利用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工艺替代燃油锅炉供暖。这是一种利用地表土壤热能实现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系统。
  在该项目中,供暖面积3.77万平方米,共新建能源井656口,井深120米。这个深度的土壤层温度常年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通过一组组埋在地下的U型管换热器,可在冬季把地层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在夏季可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
  该项目使用成熟的地热工艺替代燃油锅炉,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据测算,单位供暖成本仅为改造前的40%,预计年节能效益418万元,年节能量1234吨标煤,年减排二氧化硫5.54吨、二氧化碳3122吨、氮氧化物12.79吨。
  为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胜利油田2013年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地热及污水余热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2013年11月又专门成立了地热余热资源开发项目部。项目部成立以来,建设完成了华瑞锅炉房深井地热代油供暖、海洋采油厂地热资源利用、景苑西区污水余热供暖等8个地热余热项目,累计实现新增和替代供暖(制冷)面积67.82×104㎡,年节约标煤1.41×104t,年减排二氧化碳3.56×104t。
  2015年以来,地热余热资源开发项目部正按照油田“两会”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快油田地热余热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节奏,认真践行“绿色低碳”战略,在油田转型发展中积极增添提质增效新动力。

  治理管道隐患:
让百姓脚下更安全

  2015年5月15日,来自东营原油库的胜利原油又一次历经47个小时旅程,到达胜利油田临淄原油库。这意味着中国石化第一条智能化管道——新东辛输油管道项目目前运行稳定。作为中国石化的重点工程项目,新东辛输油管道项目建设历时18个多月,投产后输量成倍增加,年输油能力将由目前的300万吨提升至800万吨以上。
  有关人士表示,东辛输油管道的“新老交替”对于中国石化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彻底消除了老管道的安全环保隐患风险,而且满足了齐鲁石化新投入装置生产的需求,更有利于胜利油田生产经营的安全平稳运行。
  无独有偶,2014年5月,胜利油田协调东营市政府,以涉及管道占压、形成安全隐患为由,对东营市民政局新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重新修改,将其可能对现河采油厂王588-1井单井管线形成占压之处从设计图纸上剔除,彻底避免了一起新的管道占压事件。
  近年来,虽然胜利油田积极采取管道检测、维修更换、巡线维护、技防监控等措施,但各类管网仍存在局部老化腐蚀严重、打孔盗油(气)等人为破坏,穿跨越点多、与市政管网有交叉以及非法占压和安全距离不足等问题。有的管线被房屋、工厂占压,有的处在人群密集地带,有的被池塘、鱼虾池等水域覆盖,仅直接占压隐患就有2874处,其中管径100毫米以上的管线被占压就达上千处。
  面对严峻形势,胜利油田坚持“生产运行服从于安全环保”理念,分7个专题全面梳理各类管道管理现状,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治理;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原则,成立11个专业检查组,重点检查油气管网等高风险领域、安全生产薄弱环节。
  2014年以来,油田与东营等6个地市和济南军区综合训练基地联手,成立了油气管道安全综合整治会战指挥部,组织开展管道隐患摸排和数据对接,共排查各类管道隐患6650处。相继开展了油区治理和管道保护“百日攻坚”等7次专项行动,油地联合督查、现场办公90余次;初步建立了政府督导、油地联动、强力推进的管道隐患联合整治机制。截至2015年6月15日,已累计治理各类管道隐患3184处,完成总任务量的47.88%,超计划进度7.59%。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