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背后是革命魂
2015年06月2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前排右数第二名是我的父亲张洪礼。
父亲毕业照
□张立春
父亲生前为纪念战友收藏了许多照片。自从我记事起,这些照片就被父亲挂在家里唯一的一间土坯房的北墙上。我们吃饭睡觉、母亲烧火做饭都在这一间屋子里,照片即便是被装裱在了玻璃相框内,也难免会被无孔不入的煤烟灰尘侵染。
每到过年,父亲总会把它们轻轻摘下,小心翼翼地擦拭,再一一翻贴在清洗过的相框玻璃上,盖上薄木板,加固,并用母亲和好的糨糊密封,端详良久,郑重地把它们挂回墙上。
我是听着照片里的故事长大的,父亲每次讲到那些与他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友,眼里总是含着泪花。我知道,这些照片里,有抵抗日本侵略主义的八路军战士,有争取全民族解放的解放军战士,也有为保家卫国而赴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为取得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许多人已经壮烈牺牲,化作了不屈的民族魂。照片凝聚了父亲对昔日战友的无限缅怀,也把照片里照片外的无数革命英烈的风姿永远定格在历史上的那个年代。
左边这张照片拍摄于1952年1月29日,是山东渤海军区司令部侦察队(编入志愿军二十四军)由河南开封出发,赴朝鲜战场的途中,经山东德州稍作休整时拍摄的最后合影。照片中,前排右数第二位是我的父亲张洪礼,当年二十五岁,任志愿军二十四军七十师二十四团五连班长职务。右图是父亲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在江苏省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拍摄的毕业证件照。
父亲年少时,家庭贫困,不甘心受旧社会势力压迫,决心参加八路军,投身革命。十四岁那年进了日伪军炮楼内部打杂,意在侦察敌情,给八路军通风报信。一次,他得知日军要运送一批物资经过附近路段,便立即将情报传送出去。
八路军根据日期,提前埋伏在了道路两旁的青纱帐内。战斗打响,鬼子伤亡五人,八路军毫发无损,还缴获了鬼子的两匹战马。此后,父亲被安排到营部当了通讯员。194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他所在的八路军营部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渤海军区司令部。父亲被安排到山东渤海军区司令部侦察队任侦察员工作,肩负着司令部安排的锄奸剿匪任务。曾与侦察队同志们在河南的郑州、开封,山东的泺口、晏城(今齐河)、益都(今青州)、泰安、兖州、章丘等地作战,包括江苏省和整个上海市以及浙江的杭州都有他们为取得解放事业的胜利而战斗过的足迹。
在济南,他们攻打鹊山;在晏城,他们智擒土匪司令;在杭州,他们大公无私,把在资本家家中地下藏有的大量黄金的发现报给上级;在上海,他们英勇无畏,与训练有素的美蒋特务周旋,经化装侦察、精心部署,三个月内端掉两个特务组织。1952年,他们参加了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再一次冲进了枪林弹雨之中。
父亲曾讲到,在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敌人每次进攻前,都会先派敌机来轰炸,几番轰炸过后,漫山的松树被炸断,炮弹皮、碎石子成堆成片。敌人来攻,志愿军便迅速冲出山洞进入提前挖好的战壕内投入战斗。当时作战环境恶劣,低温严寒,缺水严重,只能用山上的积雪拌着炒面充饥,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舍生忘死,顽强作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有的人胜利回国,有的人血染疆场。父亲九死一生,但长年的战争生活却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在战场上他忍着病痛,坚持作战,照顾受伤战友。战争结束后,他忘记病痛,认真工作,虽不富裕却周济更穷的乡邻。患胃病多年,却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而转成胃癌,于1979年5月29日去世。临终前,他叮嘱家人:“绝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不能向政府要一分钱,比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生病算什么,我还多活了这些年呢!”
父亲去世后,这些旧照片便交由我保存。照片有模糊到看不清的时候,人的生命也有尽头,而故事却可以一代一代地讲颂下去,革命精神也是永远都不会被风化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