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些动听的声音
2015年06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了一
  开车上班,路遇堵车,心情不免焦躁。好在有广播电台相伴,聊以自乐。于是,从低频道向高频道搜索,想找点好听的声音。
  先入耳的是一阵狂躁的歌声,反复着几句毫无诗意的歌词,歌手似乎受了很大刺激活不下去了。下一个频道,房产、汽车、化妆品广告,似乎永不停止。又换一个频道,求医问药的,患者病情各异,大夫花言巧语,包治百病。下一频道,咨询法律知识的,律师巧言舌辩,受害人苦大仇深。再一个频道,明星八卦,袒胸走光,狗撕猫咬。赶快再换频道,股市分析,发财梦想。老天啊,几个频道换来换去,就是这些噪音,很难听到动人的声音了。
  收音机,也叫半导体,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算是奢侈品。我家有一台“长征”牌的收音机,我能经常听一些广播节目。现在回想起来,那才是动人心弦的声音,让人终生难忘。
  “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随着这清脆甜美的童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开始,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了。孙爷爷边讲边笑,就好像看见一个慈眉善目的有趣老头坐在你面前。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背媳妇,真是有趣啊。小喇叭节目里还有位叫曹灿的,讲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有个节目对我的文学启蒙作用巨大,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播讲的《阅读与欣赏》。夏青磁性、厚重的声音声声入耳入心。“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先是朗读一遍,然后逐句讲解,短短二十分钟,让人意犹未尽。我先后听了《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将进酒》等许多的古典名篇。从夏青的声音里,我初步感知了一个多彩的古典文学的世界。
  那时候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节目,也很好。每天早上六点二十开播,六点半结束。十分钟的时间里,先听歌曲,然后介绍歌曲作者、演唱者,分析歌曲内容,最后再听一遍歌曲。当时听过《祝酒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等等,这些歌曲思想健康向上,旋律优美动听,至今回想起来,声犹在耳。
  再就是听评书。影响最大的是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前前后后持续了好几年。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全部爱听。现在的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很难达到这种水平了。那时,我正在读初中。不上课的时候,校园里一片喧嚣,人声鼎沸。但是,一到中午一点,校园的大喇叭开始播《岳飞传》,校园里寂静无声,大家或蹲或坐,静静聆听,生怕漏下一个字。听完后,大家就津津乐道,讨论里面的故事和人物。有的说,牛皋是个大英雄,有人反驳说牛皋没本事等等,争得耳红面赤。
  那时的电台很正规,广播节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爱听戏的有戏曲唱段,爱听相声的有说相声的,爱听故事的有广播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恢复京剧传统戏,本家的一位爷爷是个老戏迷,和我父亲趴在收音机旁听裘盛戎的《铡美案》,那景象很是动人。马季说过一段相声《打电话》,听起来惟妙惟肖,乐不可支。还有一部广播剧《山菊花》,听起来很过瘾。
  偶尔,还能听到敌台广播,就是台湾的电台广播。偷听敌台可不是光明的事,所以听的时候到大门口张望,看看有无监视的人,然后关闭好门窗放小声音去听。台湾有个电台的开场白是:“光华之声,光华广播电台为你报告新闻!”内容就是一些诋毁的宣传。当然,听得最多的是邓丽君的歌唱。邓丽君的歌曲当时被称作是靡靡之音,但唱得确实好听,于是偷偷地听,像《美酒加咖啡》、《何日君再来》等,与革命歌曲相比多了一些人情味。
  现在,耳听着这些噪音,就更加怀念那些动人的声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