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留学,24家中介可以办
市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当心部分中介瞎忽悠
2015年07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1日讯(记者 吕璐) 承诺上名牌大学却无法兑现,霸王条款将责任推给消费者……高考后留学市场火起来,考生和中介的纠纷也多了起来。1日,青岛市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全市共有24家留学中介取得了资格认定,提醒家长和考生谨慎防范中介陷阱。
青岛市消保委工作人员提醒,报名时首先要认真核查中介资质。部分机构不具备合法的资质和执照,或者不具备相应的经营范围,违规经营。核查时,一书一照是关键,看看是否有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和营业执照;还要注意其机构服务的内容是否超过了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注册地点与经营地点是否一致。
工作人员说,截至6月11日,青岛市共有24家取得资格认定书的留学中介机构,考生可在网上查询中介是否有资格认定书。
签合同时要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有些机构使用不规范留学合同,条款中给消费者设定了种种义务,而对中介应当承担什么样责任则是避重就轻,利用格式条款逃避法律责任。建议签订合同建议参考教育部发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还要注意合同中署名的中介机构名称是否与其资格证书上的名称相符;问清关于退费的条款。
选择国家学校时,部分中介为了订单,不如实介绍学校情况,不考虑学生自身条件,轻易做承诺,误导家长和学生选取不适合的学校,为了达到目的,有的还会暗示作假。青岛市经纪人协会副会长孙晓洁介绍,家长要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孩子自身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来选择国家、学校和专业,不要片面因为当下什么专业热门、哪些国家办手续简单便盲目选择;不要盲目听信某些“保证办出国”、“名校录取率100%”等虚假广告语;在递交各项申请材料时,务必保证各项材料的真实性,杜绝材料造假,否则不仅诚信记录会蒙上污点,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护,即便顺利通过了签证,在留学期间造假事件一经查出,将面临被退学等结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