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拨企业正向胖子们奔来
2015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滨

  本周,英国老牌财经媒体《金融时报》专门关注了在中国创业的外国人。其中两位法国姑娘在中国销售欧式大码童装的生意令作者大加赞赏,认为她们找到了中国这个庞大消费市场里的一个重要商机——胖子多。
  报道前脚刚出,后脚国家卫计委就用一份《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为这两位法国姑娘背书:目前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再加上青少年儿童超重率9.6%,肥胖率6.4%,不论成人还是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幅度都高于发达国家。
  就算没有这份数据明确的报告,我们对国人超重肥胖的现状其实也心知肚明。毕竟,连只在中国留学短短几年的法国人都发现了这一问题。而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也无需赘言,成年人久坐于电脑、手机之前,既疏于运动又耽于口腹之欲;青少年则是书包越来越重,锻炼越来越少。“发福”,这个曾经只有羡慕嫉妒没有恨的赞美,现在则正好反过来,在中国,胖是一种人间失格,胖子是没有未来的生物。
  但世界并没有放弃胖子,相反,越来越多做肥胖生意的企业正全速向胖子们奔来。
  至于速度有多快,投资人的手笔可以管窥。2011年,国内最早减肥网站之一的薄荷网,获得的A轮融资是百万美元级;等到了今年,安卓平台最受欢迎的健身应用 Noom Coach,一下子就吸引了2700多万美元的投资,而且公司高管还不满意,认为这个额度低于预期。
  不怪创业者和投资人眼红胖子们的生意,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导的市场调研发现,只有10%的被调查用户成功减到了个人目标值,而总结失败的原因,除了典型的缺乏毅力外,高达近3成的减肥人士认为自己缺乏专业指导且没有选对健身方法。
  对于想要减肥瘦身的胖子来说,这的确是难得的美好时代,从线下的运动健身饮食,到线上的监测查询激励,只要你想瘦身,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大把的解决方案。不过,在商家看来,你身上多长的每一两肉都是有价值的,想要让它们消失,你得花钱。
  于是,胖子们不得不陷入“瘦身悖论”中,他们发胖或是因为过多的熬夜加班,而为了能支付越来越花样百出价格昂贵的瘦身项目,他们又必须在滋长赘肉的办公桌和快餐前困守更长的时间。所谓“越肥越减,越减越肥”,减肥瘦身产业的规模就是这样一点点膨胀起来的。
  而想要真正健康瘦身,良好的工作节奏和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比名目繁多的减肥课程更加重要,但商家不是人生导师,不可能也不会告诉你如何调节工作和生活,所以,不管段子手调侃胖子是没有前途的,还是商家说胖子是有未来的,胖子们真正的前途和未来,还是在他们自己那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