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读本最适消暑
2015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兵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这是清人张潮《幽梦影》里的一段话,想来大家都很熟悉,但说“读史宜夏”倒也未必,尤其在暑热的济南,读史所需要的心力和智力投入都额外耗费,对于性情惫懒又苦夏的人,比如我自己,夏日倒更愿意多翻一点有趣味有常味有余味的读物,舒爽如含青梅,坐清风,亦是人生快事。在我看来,通识类的人文读本便是最好的消暑读物。
  我最反感市面上的两种书:厚黑学和成功学,其实二者内里一样的自私和功利。通识类图书正好相反,它强调的并非知识的增值或自我的实现,也不是专业性的学以致用,而是为了在学习和阅读中获取人文性的滋养,获取人性的诚意、善良与美,获取面对社会和历史基本的判断力和批判意识。我愿意跟朋友们分享如下两种通识类的图书:
  第一种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小书”系列。“大家”首先是指这套书的作者均是各人文学科首屈一指的学者;其次书是写给“大家伙儿”看的,并不侧重学术探讨,而在常识的提点。“小书”也者,是指开本不大,篇幅不长,每本数万字,且要言不烦,纲目清楚。其中周汝昌《红楼小讲》、王力《诗词格律概要》、朱光潜《谈美书简》、朱自清《经典常谈》等几种偏重文学的,读者接触较多。其他如陈从周的《梓翁说园》、姜亮夫的《敦煌学概论》、陆宗达的《训诂简论》、白化文的《汉化佛教与佛寺》、竺可桢的《天道与人文》、黄裳的《旧戏新谈》、沈从文的《野人献曝》等几种,读过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倘能把这一套书认真读下来,对于拓展视野、了解传统文化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共包括《经济学是什么》《历史学是什么》《哲学是什么》《宗教学是什么》《人类学是什么》《逻辑学是什么》等14种。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我们强调人文性的非功利的阅读,那么“人文”到底指什么?当我们谈论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和文学的时候,我们通常是不假思索地把它们当成一个自明的概念来使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套丛书追根溯源,从每一个具体人文学科的概念、对象、性质入手,对每一学科的特质、内涵和外延做了很好的解说,可以视为对各人文学科的分类导读。
  回到张潮的《幽梦影》,他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这句话信然,而暑假不正是我们最有工夫的时候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