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美学书是首选
2015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房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暑假就要到了,不用教书,可以集中读书了,这里有个小书单,是我近期想读或正在读的一些书。首先,哲学和美学方面的书是首选。E.H.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非常棒的艺术入门之书,受到全球艺术爱好者的推崇,作者以朴素精准的语言,清晰地描述了艺术发展史,还有很多艺术家个人的趣事,整体品位很高。哈罗德·布鲁姆的《如何读,为何读》,新批评派的文学大师,对经典作品进行娓娓道来的解读,能让你迅速增加醇正的文学趣味,提高文学修养。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文化:介于现实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对媒介文化的分析非常独到,特别是他对当代媒介与西方文化语境的认识,对我们很有启发。陈家刚编《危机与未来:福山中国讲演录》,自从福山写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他就成了西方学者“历史终结论”的代表人物,但在这本福山在中国的讲演录中,我们看到了福山思想的转变,特别是他对中国看法的变迁,显现出了西方对其现代性思维的别样反思。
  其次,历史与社会学方面的书。卜正民等著的《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是西方世界首部研究中国刑讯和死刑的历史、图像与语境的著作,其时间跨度从10世纪一直到1905年中国废除凌迟为止,著者关注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酷刑,就中国古代政府机构对个人的折磨合法化的逻辑提出质问。邱林川的《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新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非常扎实的一本社会学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当代中国工人阶层与网络技术的交集,非常有启发意义。裴士锋的《天国之秋》,一本描写太平天国历史的独特著作,作者以国际政治格局为视角讲述了太平天国历史。作者是美国人,既注重历史细节的还原,又有西方介入太平天国的深刻思考,而对儒家代表曾国藩与亲西方的洪仁玕之间思想碰撞的描述,尤其精彩。《梁漱溟日记》是研究著名学者梁漱溟的史料,建国前叙述丰富,建国后的记录简洁,但也给了我们一个视角,得以窥见中国从抗战到建国、“文革”等历史的变迁,读来不禁令人感慨历史的丰富与复杂。
  再次是文学研究类的书。如洪子诚主编《在北大课堂读诗》,洪子诚教授潜心研究当代诗歌多年,利用课堂的形式,活泼生动,让真正的当代好诗走入我们心里。这也是当代诗歌经典化的重要方式。宇文所安著《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作为西方学者,宇文所安对唐诗的精妙认知,既有西方阐释学的理论特色,又渗透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范式与研究思路,非常令人着迷。还有汪晖的《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近些年来,徜徉在思想史中的学者汪晖,出人意料地又回到了鲁迅,以这部小书展现了文学研究者深刻的思考与强大的文本阐释能力,令人耳目一新,也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过分关注史料的做法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最后是文学作品。什么是孤独的人?美国作家耶茨的短篇小说《十一种孤独》,以众多小人物的心路历程,展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隔阂状态。蒋一谈的短篇小说集《透明》,作为有野心的小说文体家,蒋一谈对短篇小说的苦心经营令人侧目。作家出版社的《张炜文集》(48卷)这套书,装帧精美,较全面地再现了著名作家张炜数十年的创作成绩。如果你想“安静地读伟大的书”,可以认真地阅读张炜,你将在那些野地、海滨的神奇故事里,找到一个精神的家园。薛忆沩的《首战告捷》,作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独特的作家之一,薛忆沩的这部小说集,再现了异质性地观察中国近现代史的新视角。天使奥斯卡的网络长篇小说《宋时归》,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网络穿越小说,甚至可以说,超越了一般的网络穿越类型。作者笔法老辣,善于营造氛围,刻画宋代文化语境栩栩如生,典章制度,器物服饰,民俗口语,真恍若将人们带入宋代一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