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呼吁理解关爱抑郁病人
生活没意思,是抑郁症吗
2015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讲堂现场气氛热烈。
     文/片 本报记者 陈晓丽    
 
  7月3日下午,本报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联合推出的健康大讲堂之心理健康系列讲堂开讲“抑郁症及相关问题”,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杨晓东教授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现场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读者纷纷提出问题与杨晓东互动交流。
  问题一:意志脆弱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吗?
  杨晓东:抑郁症并不是脆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真正的疾病。
  调查显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约为5%,属于高发病和常见病。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全世界约有3.5亿人会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反复发作的抑郁症预计可减少7-11年的正常寿命。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受遗传、内分泌、社会文化环境、躯体疾病、药物等多因素的影响。
  有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误解,认为抑郁症是个人意志不坚强、身心脆弱的表现。然而事实上,任何性格的人都存在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也没有哪种性格与之有必然联系。抑郁症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并非个人意志薄弱的表现。
  问题二:有时会觉得生活没意思,提不起精神,是抑郁症吗?
  杨晓东:通常症状连续超过两周才考虑为抑郁症,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抑郁症以显著而且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且心境的低落与目前的处境并不对称,也就是说,生活中没有发生使其感到不快的事情,病人却表现为闷闷不乐甚至悲痛欲绝。
  具体来说,抑郁症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疲乏无力,不愿与人交流,没有食欲,睡眠不好,躯体不适,自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自杀。
  抑郁情绪并不等同于抑郁症,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偶尔出现抑郁情绪属于正常,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如果只是出现以上症状中的一两种,并且程度较轻,并不属于抑郁症。通常来说,抑郁情绪连续超过两周仍无法缓解,又没有可以解释的原因,才会考虑抑郁症的可能。
  问题三:如何诊断一个人是否有抑郁症?
  杨晓东:需要结合病史和精神检查,建议家属陪同就诊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并不像躯体疾病一样可以通过脑部CT、核磁共振、验血等检测出来。由于心理测试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也不能单纯依赖其进行诊断。目前,并没有任何可靠的检查手段,经过某项检查就能准确断定是否患有抑郁症。
  诊断抑郁症主要依靠详细可靠的病史和精神检查两个方面。为了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平时表现,建议家属陪同就诊,因为患者身在其中有时并不能准确提供情况说明。
  抑郁症通常“偏爱”以下人群:1、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怀孕、流产、分娩后、更年期等特殊阶段是抑郁症的高发期;2、有遗传相关性人群,如父母有一方患有抑郁症;3、处于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阶段的人群;4、竞争激烈、压力过大的人群;5、酒精、毒品、药物依赖和滥用人群;6、处于应激状态的人群,例如天灾人祸的受害者。
  问题四:抑郁症怎么治疗最合适?
  杨晓东:有心理、药物、物理治疗三方面,药物治疗最简单有效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三个方面。其中,心理治疗适合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症,并且在药物已经控制了急性症状,患者情绪较稳定时使用,需要长期的心理干预才能见效。
  药物治疗是最简单有效,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抗抑郁药的使用分为三个阶段:(1)急性期。服药2-3个月可缓解病情,药剂量较大;(2)巩固期。需服药3-6个月,药剂量较大,病情消失并恢复正常;(3)维持期。半年到1年时间,药剂量小,防止复发。此外,中药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物理治疗效果最好的是电休克治疗,每次治疗过程持续十几分钟,效果显著。主要适合症状严重,具有自杀倾向的患者。通常在2-4周内陆续进行6-12次治疗,并且需要配合药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