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区所有黄标公交车将全部退市
城市公交运营车辆达到650部,节能环保车辆覆盖率达到100%
2015年07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增加的新能源公交车。  本报记者 王瑞超 通讯员 张健 摄
     本报聊城7月16日讯(记者 张跃峰 王瑞超) 在7月16日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聊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高洪岩发布消息说,随着200部新能源公交车当天上线运营,市城区所有的黄标公交车辆将全部退出运营市场。 
  据高洪岩介绍,为顺利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市里成立了聊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市公交集团积极运作,于2010年5月-6月,先后购置了30部中通油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投入城区主干道示范推广运营;2011年-2013年,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加快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辆的指示精神,相继更新LNG节能环保公交车169部;2014年,聊城市入选国家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按照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市公交集团更新、新增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200部。今年,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市新能源车应用推广,又将更新、新增200部新能源公交车作为民生实事之一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16日又有200部新能源公交车上线运营,市城区所有黄标公交车辆将全部退出运营市场,聊城市城市公交运营车辆达到650部,节能环保车辆覆盖率达到100%,其中新能源公交车430部,占比达66.2%,在省内乃至全国位居前列。 
  年内,市公交集团将牢牢把握机遇,加快车辆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纯电动车型为主的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工作,力争再增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500部,并做好新车到位后的线路新辟、加密、优化调整,以及人员调配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切实将政府惠民出行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让水城百姓普享城市公交发展带来的优惠便利。
  为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家、省、市相继出台财政扶持政策,鼓励公交企业使用新能源汽车技术,在车辆购买和使用环节,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补贴支持。就该市城市公交2014年更新200部新能源公交车来说,其中:国家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每车25万元的补贴;山东省给予购车企业每车15万元的补贴;在此基础上,市财政又拨付公交集团3000万元专项购车资金;与此同时,市财政局又积极协调省财政厅、国家财政部,为公交企业申请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委托贷款,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购车压力,确保了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关新闻 
公交停车充电场站 还将对社会开放
  据高洪岩介绍,为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市政府今年5月份召集财政、规划、土管等部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聊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停车场选址和充电设施建设问题,会议同意了6处公交场站的选址,目前,正在进行土地手续的办理工作。鉴于新选址用地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善,为确保新增公交车辆正常运营,将临时借用中通客车老厂区闲置空地,作为车辆充电、停车处所。 
  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意见,市公交集团通过考察论证,结合聊城实际需求,拟采用国内领先水平的快速自助群充方式,取代充电桩充电技术。目前,正在沟通、洽谈项目建设相关事宜。 
  市公交集团在完成六个场站(占地约计235亩)规划工作基础上,年底前将条件较为成熟的开发区卫育北路的一处地块建成聊城市综合性的规模示范推广现场,市公交集团第三、四分公司停车充电场站将同步建设,在满足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的同时,完全对社会电动汽车开放,充分发挥城市公交主体示范引领作用。其余五块场地将根据土地征用情况,努力做到征用一处、建设一处,力争尽快形成“贯穿于东西南北、服务群众全方位”的新能源公交服务格局。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新能源车投用促进 城市公交节能减排
  新能源公交车为聊城市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洪岩介绍说,新能源车的投入使用,有力促进了聊城市城市公交节能减排工作。 
  目前随着这200部新能源车的投入使用,城市公交新能源车达430部。这其中纯电动车型主要消耗电能,以电池充电续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尾气零排放;混合动力车型,基于目前聊城市充电设施尚未健全的实际情况,现多以LNG液化天然气为燃料,能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且目前无论是用电还是LNG液化天然气在价格方面与柴油相比都要便宜许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公交运营成本,新能源公交车相对于同等型号普通柴油车平均每台公交车每年节约运营成本1.8万元,促进了城市公交经济效益提升。 
  在社会效益方面,新能源公交车相对于同等型号普通柴油车平均每台公交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2.4吨,(PM2.5)5.1千克,氮氧化合物440千克,二氧化硫44.9千克,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327.6千克。在城市中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对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防治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具有明显的成效。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