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企领导还不如“老板”
2015年07月2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资产的归属决定了每个“老板”都必须对企业负起责任,宁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对企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老板”对企业的这种责任心,恰恰是目前一些国企领导所不具备的。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中纪委网站昨日刊文指出,一些国有企业领导把自己混同于“老板”,坐商务机、比阔气。这其实也只是国企腐败的症状之一,有些腐败远比坐商务机更奢侈,有些腐败也比奢靡之风更严重。国企领导把自己当“老板”,既有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也有领导体制权责不清的问题,根治国企腐败也应双管齐下,如此才能见到实效。
中纪委网站文章严厉批评国企领导把自己混同于“老板”,言外之意是国企领导的行为规范应该高于“老板”。因为,国企离不开党的领导,国企负责人基本都是先接到党内职务的任命,然后才履行公司董事会的手续。党管国企的现实决定了党的理想信念要在国企,尤其是国企领导人那里,有鲜明的体现。这就要求国企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以党员干部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从理论和道义上讲,这些要求并不过分,但是不少国企领导没做到。
一些国企领导总觉得自己手里的摊子家大业大,甚至“富可敌国”,在与外资或者民营企业竞争时有很大的体量优势,唯一让他们感到气短的也只有薪酬。虽然多数国企领导的薪酬都达到了普通员工的数倍甚至更高标准,但是与一些民企“老板”或者职业经理人相比,他们还是觉得收入与自己的地位不相称。对此有心理落差的国企领导用“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办法变相提高自己的薪酬,比如以公务之名坐豪车、打高尔夫、喝洋酒等,在“工资基本不花”的情况下大幅提高生活水准。他们侵蚀挥霍国有资产的行为其实已经堕落如蛀虫,再说他们把自己混同于“老板”,恐怕很多“老板”都会愤愤不平。
确实很多“老板”给人的感觉首先是阔气,但是也要看到这只是表面光鲜。抛开“富二代”不谈,几乎每个“老板”都有一部艰苦的奋斗史。阔气如马云,在创业之始走街串巷推销黄页,也受了不少白眼。即便是“富二代”做了“老板”,也要考虑如何把企业做得更大,很多人只看到王思聪在网络上耍宝炫富,却没看到他是如何费尽心机地做营销。资产的归属决定了每个“老板”都必须对企业负起责任,宁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对企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老板”对企业的这种责任心,恰恰是目前一些国企领导所不具备的。
一些国企领导把自己混同于“老板”,其实是只攀享受,不比付出。现在既要通过反腐遏制国企领导的奢靡问题,还要建立责权利对等的长效机制,使得国企领导真正像“老板”那样时刻关心企业的兴衰。一些国企出现“穷庙富方丈”的现象,根源就在于没有把企业的发展与领导的利益挂钩。现在,一些地方出台了亏损国企领导带头降薪、禁换公车、禁止出国等措施,其实就是要让领导像普通职工那样与企业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如果没有这些做基础,只谈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难免成为不切实际的“唱高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