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全面启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城市
本报记者贾凌煜通讯员郭召利鲍继连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市劳动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到工地巡查。
  企业职工收到工会送来的消暑物品。
     日前,济宁市召开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城市动员部署会议,标志着劳动关系和谐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到2017年底,全市80%的企业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90%的园区达到劳动关系和谐园区标准,80%的县市区达到劳动关系和谐城市标准,全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达到全省示范、全国领先。
企业:职工享受应有的待遇
  矿泉水、毛巾、香皂、花露水……22日上午,济宁中山水务一家制水分公司的员工收到了这些清凉用品。早在几天前,集团工会的工作人员们就开始挨家去子公司发放,让员工们在炎热的夏季,收到来自集团的慰问。
  济宁供水集团现有职工2500余名,下辖30余个子公司,中山水务是其中一家,今年初,公司被评为济宁市4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这是济宁市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最高评价。而如此大规模的企业,被评为4A级实属不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公司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只要牵扯到职工权益的,一定要开职代会研究,比如工资、福利、休假等。”济宁供水集团党委书记王珏介绍,公司与职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为100%,企业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职工参保率达到100%。同时,凡节假日加班严格执行三薪制,每年根据效益和市政府公布的指导线调整工资。对于女职工,已怀孕的调至适宜岗位,每年一次妇女病普查和专项检查等,确保女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
  集团里,不乏一家人都在这里上班的职工,他们早已把集团当成了自己最为骄傲的资本。作为济宁本土企业,既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也要让职工享受应有的待遇,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健康和谐的工作关系。正是企业想着员工,员工信赖企业,除了被评为4A级单位,济宁供水集团还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全国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
员工:在公司找到家的感觉
  “领导是舵,员工是桨,桨舵一心,大船前进!”,“企业给员工一滴水,员工给企业一条河”,像这样感人、形象的创建标语,在山东弘大建设工程集团项目工地随处可见。
  2010年7月,刘佳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来到山东弘大建设工程集团工作,至今已经5年整,成为了公司总经理刘伟最为器重的年轻人之一。5年时间里,刘佳先后考取了二级建造师等职业证书,目前正在准备一级建造师考试。
  在这家公司工作了5年,刘佳对它的感情越来越深。“公司领导就像大家长,在工作上要求十分严谨,但生活上照顾得又很细致。”刘佳说,就连考证书,也是领导们积极督促,因为他们觉得,即使这些年轻人以后不在这里工作,再跳槽手里也有了砝码。这颇得年轻人们的心意。
  和员工们在一起,总经理刘伟完全没有大领导的架子,讲起业务滔滔不绝,紧跟时代的发展,眼光和思路十分超前。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公司不仅没有裁人,还大力储备人才,因为他相信,总有一天这些人才会发挥自己的作用。企业要做强做大,离不开宽松的政策环境,更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现在员工都是80后、90后,他们的思想和以前的人不一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是比较普遍的想法,企业以人为本,把员工当成自己人,他们才能找到家的感觉,从心理上感觉不再是单纯的打工者,而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参与者甚至决策者,从而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将效率发挥到极致。”对此,刘伟早就了然于胸。
监察:遇欠薪及时拨打2967110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平衡处理好劳动关系双方的现实利益问题。在企业从自身出发处理好劳动关系的同时,济宁市人社局积极推行一体执法,着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先后制定出台了《社会保险案件劳动监察与经办机构移交协查办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劳动监察与刑事司法联动办法》,实行联合接访、优势办案、疑难会商、信息互通,执法维权 效能显著提升。
  日前,一建筑工地拖欠190名农民工80万元工资,几经讨要都未支付。接到投诉后,济宁市劳动监察支队联合济宁高新区清欠办,仅用了三天,便帮工人们讨回了血汗钱。在工资发放现场,查看身份证、签字、按手印一番程序下来,这些工人顺利拿到期盼已久的工资。像这样的投诉举报,经过处理,去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583件,为2.6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报酬1.8亿元,督促缴纳社会保险费2.27亿元。
  “当职工遇到欠薪、不缴保险等劳动关系问题时,请及时拨打0537-2967110进行投诉举报。”济宁市劳动监察支队支队长李英介绍,平时,劳动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到企业、工地进行巡查,告知劳动者们应享有的权益和保护权益的办法。
  此前济宁市政府还出台了《济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办法》,建立起“一书两金一卡”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工资无拖欠,目前市县两级政府设立应急周转金4150万元,全市缴存工资保证金3.3亿元,为4.9万农民工办理了实名制银行卡;投资700万元建成了济宁市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一条龙”服务,有效维护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仲裁:让争议在基层得到调解
  济宁供水集团和山东弘大建设工程集团劳动关系和谐,一方面是企业严格遵守规定,另一方面得益于他们都设有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只要员工们有诉求,都可以到这里进行沟通。由于平时注重依法办事,截止目前还未发生过劳动关系、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严重争议,无违规用工现象,无招用童工和未成年工行为,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内部稳定。
  目前,全市已建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率达到94%以上;为方便劳动者申诉维权,设立了市、县、乡三级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企业处理不了的问题,劳动者还可到市、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裁决。自从2013年7月份建立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制度以来,涉及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的案件,办理均免费,这在全省范围内是首家。截至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站已经为800多起案件当事人提供了援助服务。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还要强化源头预防,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济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姜广勤称,结合部门职能,每年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劳资负责人进行劳动保障 法律法规免费培训,指导企业依法用工、规范管理;坚持“预防调解为主”,在企事业单位和镇街建立基层调解组织1856个,培训聘任调解员3500余人,90%的劳动人事争议在基层得到化解;深入企业开展劳动保障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帮助企业进行用工风险评估,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防控措施,有效降低法律风险和劳动争议,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维权的“双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