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屡禁不止,家长“功不可没”
2015年07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许亚薇

  假期来了,“补课”大潮汹涌而至,对很多孩子来说,无非就是换个教室继续上课。于是每到假期,教育部门总会出补课禁令,今年放暑假前,教育部出台了“六条禁令”,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
  即便如此,暑假补课仍是屡禁不止。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假期补课,未必都是在职教师禁不住利益诱惑,很多时候,家长才是助长补课风气的主角。甚至有些学校之所以敢“顶风作案”,正是因为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家长对补课的青睐,无非两种情况,即“补差”和“抢跑”。“补差”的孩子多为后进生,落下课程,利用假期进行弥补。也有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再加上家长之间互相攀比——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我家孩子怎能不上——变相催生了补习班的热火朝天。
  于是,即便没有学校组织的补课,家长们也会把孩子交给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就算是“禁补令”真的管住了在职教师,恐怕也达不到“禁补”的效果。相反,“禁补令”甚至遭到了不少家长的反对。在反对者看来,学校组织的补课,对于学业的提高更有帮助,学校不组织补课,反而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费心费力去校外辅导班,费用往往更为昂贵。
  这样一来,就有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给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或是向有关部门举报的,多数是不堪重负的孩子,记者在调查采访时,却常常被家长斥责为多管闲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这样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很多人在斥责应试教育,强调给学生减负;另一方面很多人又对填鸭式的教育乐此不疲,还把给孩子增负,冠以“开发潜力”的名义。
  殊不知,这种以剥夺孩子假期为代价的“补课”,未必真的能够带来好结果。不少孩子陷入“习惯性补课”的死循环,在学校里反而不认真读书;提前抢跑的,也未见得真有实质性提高。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大,一些孩子还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未免得不偿失。
  更何况,真正优秀的学生,真的可以通过“补课”补出来吗?成绩好只是优秀的一个方面,人品、习惯、人际沟通能力,都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要借助良好的家教、持久的学校教育以及坚持不懈的个人努力来完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长不妨多思考一下,怎样做才算是真的为孩子长远考虑。(作者为时政新闻中心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