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暴雨“有惊无险"就松口气
2015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哪怕一场暴雨“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对于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而言,就要多一些居安思危的意识。很难说下一场暴雨什么时候来,又会是多么强的雨势。
  3日晚间,一场暴雨突袭济南,短短两个多小时之后,市区成为泽国。尽管这场暴雨并未造成人员的伤亡,但市区内的险象环生仍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里的防汛排水系统,仍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如果因为没有人在暴雨里殒命,就自认为“经受住了考验”,这样的标准未免太低了。更何况,3日的降水虽然也达到了暴雨的级别,却远没有当年“7·18”那么大的强度。8年的时间过去了,仍有很多隐患未清除,人们更希望看到是,这座城市在暴雨面前能够更加从容,而不是一遇到类似的天气便如临大敌。
  回想当时的景象,说是险象环生一点也不过分,不仅身处户外的亲历者有感触,躲在家里的人也能从网友的实时播报中感受到雨情的危急。微博和朋友圈里,满是积水的道路、趴窝的汽车、喷涌的下水井,以及不停刷新的求救信息。很多人都提到了8年前的那个“7·18”,表达着对历史重现的担忧,但事实上前夜的这场雨只是“小巫”罢了。换句话说,这样的雨情都能让城市里一片慌乱,假如历史真的重演,恐怕谁都不敢乐观地说“经受住了考验”。
  所以说,哪怕一场暴雨“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对于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而言,就要多一些居安思危的意识。这次之所以能够平安度过,就得益于事前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提前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比如护城河及时开闸放水,比如交警部门提前布置道路执勤,又比如易积水路段附近居民自发地提醒过往车辆……这些都是以往的暴雨留下的经验教训,验证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老话。
  当然,这次化险为夷了,很难说下一场暴雨什么时候来,又会是多么强的雨势,最根本的居安思危之举,还是要从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入手。就比如3日晚间雨势最大时,有20多处路段积水严重到交通一度瘫痪,而这些路段每逢暴雨都是“汪洋一片”,足见排水设施存在顽疾。如果不从基础设施入手补足短板,城市应对暴雨的整体能力得不到提升,总靠应急机制,恐怕给不了人们安全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国内不少城市“逢雨看海”已成惯例,国家选定了一批“海绵城市”试点,济南就是首批16个城市之一。建成后的“海绵城市”,不仅要解决内涝,还要将降水利用起来,但至少从目前来看,离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国家提供的先进技术以及每年5亿元的专项资金,既是支持也是鞭策,督促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把资金和精力用在实处。毕竟,暴雨之后的城市景象,是一个城市最真实的面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