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府太强势,赖了账腰杆还硬
乡镇街道办“老赖”居多,不少是新官不愿理旧账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前,泰安羊流镇政府当起“老赖”,法院破门执行一事引发关注。实际上,政府当“老赖”的情形并不鲜见,在法院公开的黑名单中,经常能看到乡镇政府、政府职能部门的名字。政府当“老赖”的背后,有哪些动因,又折射出哪些深层次的问题?省高院执行局工作人员进行了解读。

  本报记者 马云云 寇润涛 通讯员 马丽        
有的一拖十几年,有的欠两千元不还
  12日,记者看到了一年来我省涉政府机关未结的部分案件,这些案件中,政府机关应履行的义务从一两千元至上千万元不等。在一场官司中,一政府部门被判决退还行政处罚款项只有2000元,法院费了好大功夫才迫使其退还。
  这些案件中,一些判决已经生效了十余年,但政府部门依然拖欠至今。例如某镇政府拖欠工程款三十多万元,判决书于2002年就已生效,但直到近期,该镇政府才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
  政府当“老赖”的情形比较多样,有的是过去办实体遗留的债务,有的是购置办公物品拖欠的债务,还有的是拖欠工程款等等。
  从级别上看,这些政府“老赖”以乡镇、办事处居多,也有县市政府的职能部门。省高院执行局执行三庭庭长侯希民分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乡镇政府实际支出多而杂,偿还能力相对有限,对资金的管理使用不如县级以上那么规范。

官员不解决,认为拖不过去算没本事
  政府为什么要当“老赖”?侯希民分析,这其中有许多原因,资金困难只是一部分。
  其中“新官不理旧账”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旧存案件中,这种情况能占一半以上。“一些政府机关负责人对历史旧账缺少积极化解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回避问题,不想在自己的任期内解决问题,能拖就拖,有的人甚至认为履行了判决是很难堪的事情,认为拖不过去就是没本事。
  还有个现实问题是,因为法院的人财物管理受制于地方,一些政府“老赖”,尤其是“强势”部门逃避甚至干扰执行,法官受到的制约很大。“对这个问题,有时候办案干警觉得有苦难言。”也有少部分政府负责人无视群众的正当诉求和生效裁判,压根不想履行义务,甚至有打发人的心态。
  “这些恰恰反映出政府部门习惯于衙门作风和长官意志。”一位业内专家说,这破坏了群众对政府最基本的信任。“这种案件在全部案件中比例不大,但是影响很坏,和群众比,政府部门本来就是强势一方,老百姓打赢了官司拿不到钱,更是不公平。”

能否将履行判决落实到财政资金
  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最高法院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门的调度督办,省法院逐月调度,加强了日常监督和催办。”侯希民说。
  除了查封、扣押、冻结等手段外,法院也对部分政府“老赖”进行了罚款,对负责人进行拘留,或者限制出境、高消费,不久前一名乡镇政府负责人在办理出境手续时就被拦截。
  对于原法院长期未结、申请执行人向上级法院提出申请的,部分案件实行了交叉执行,就是由上级法院指定异地法院执行,避免地方干扰。不久前鲁中某乡政府拒不履行义务,省法院指定了济南市某区法院交叉执行,采取了强制措施,乡政府马上积极与债权人沟通,一直谈到晚上九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案件执结。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侯希民认为,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行政机关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就是要用制度约束政府部门负责人的行为,而不是想履行就履行,不想履行就推脱。
  此外,法院的执行应当有更明朗的路径,比如将履行判决落实在财政资金上,“政府资金管理部门能不能先行协助执行,再另行调剂和平衡资金?”
 相关新闻 
全省20余万“老赖”被列入黑名单
  近期,记者从省高院获悉,截至7月底,我省已有20余万名“老赖”被列入黑名单。
  省法院与省内34家商业银行建立了查控平台,可以查询省内银行的存款余额。截至7月底,全省各级法院通过平台查询被执行人存款1790万余次,涉及案件34.1万,涉及29万个被执行人,查询到存款余额1813亿元。
  此外,7月16日,山东首批28家法院与全国法院执行网络查控系统联接,通过最高法院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20家主要商业银行的存款,并且能够实现网络冻结。其他法院也将陆续开通,实现银行查询全覆盖。      本报记者 马云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