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要健身,别让场地拖了后腿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剑锋

  近日,位于腊山北侧山体的腊山体育公园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公园共建有5个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在内的运动场地。据了解,目前济南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的场地不多,且基本都在室外,市内公共体育设施少致使场馆人流集中。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社区有广场空地,大妈们跳跳广场舞、大爷们散散步已成一景;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跑跑步、打打球日渐流行开来;公园里、绿地上更是热闹非凡,打太极的、健步走的、慢跑的……
  不难想见,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必然会对体育设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消费需求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健康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正在持续扩张;从人口结构看,快步走来的老龄化社会,将进一步释放健康养生等产业的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笔者建议,一方面要围绕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进一步盘活体育资源,挖掘场地潜力,提高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率;另一方面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通过简政放权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并利用财税、价格、规划、土地政策来为产业发展“松绑”。
  体育锻炼已然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政府发力、市场给力,从制度上、体制上提升体育设施的覆盖率、使用率,使全民健身不再为场地“发愁”,老百姓才能快乐地“动起来”,真正把全民健身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