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让孩子独立面对好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庄利梅
  26日上午,枣庄市市中区部分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始入校。与新入校还没有十分适应环境的小学生比较而言,家长们却也表现地比孩子更紧张。(《齐鲁晚报》8月27日报道)
  家长关爱孩子本来无可厚非,但凡事应适可而止,不应过度。家长应该相信孩子们自己处理事务的应变能力,不应该老是把孩子当少不更事的“顽童”来看。其实,孩子们在离开家长之后的可塑性与适应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只有家长放心让孩子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即使起先不适应,那么也会逐渐激发出孩子们暗藏在内心深处的巨大潜力。
  “这一万个不放心变成了不停地交代或者唠叨。本来孩子没有紧张感,但也被家长影响了。”当孩子有了紧张感,所以部分孩子就出现了哭闹。家长对孩子们的过分关心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干扰了孩子的心理状态;当家长看到孩子极度的不适应之后,便会更加不放心,越是越俎代庖,孩子就越表现出不适应感。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极其不利。老师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到了校门口家长让学生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进校园就可以了,不提倡送到教室里。
  作为家长,爱孩子,应“为之计深远”。平日里家长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的适应能力与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另外,注意培养孩子们开朗乐观的个性特征,无论碰到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都能做到“不怵场、不害怕、有担当”。如果家长老是把孩子们当成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那他们永远也不会成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