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钟!船上“遇险”的512人成功逃生
国内规模最大的客船遇险联合搜救演习昨日在烟台北部海域举行
2015年09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9月8日讯(记者 蒋大伟 通讯员 郝光亮 胡佩民) 8日上午,“2015年大型客船遇险联合搜救演习”在烟台北部海域成功举行,来自12个海上搜救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22艘船艇、2架专业救助直升机、2台救护车、900余人参加了演习。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转移旅客最多的客滚船搜救专项演习,演习首次使用客船海上撤离系统进行大规模人员撤离,全方位展示大型客船应急自救能力,并首次实现对多部门联动、海陆空立体演习全过程进行评估。 
  此次演习主题是“关注客运安全,共建平安海区”,由交通运输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承办,烟台市海上搜救中心协办,北海救助局、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烟台市公安边防支队等单位参与演练。
  演习模拟一艘大型客滚船航行途中与一艘商船发生碰撞,导致大型客滚船船体破损进水,汽车舱起火,船载旅客受伤,船舶有倾覆危险,情况危急。险情发生后,大型客滚船开展自救的同时发出报警信号,海上搜救中心迅速组织力量展开海上救援行动,各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施救,船舶灭火自救、海上搜救协调指挥、旅客疏散撤离、人员大规模转移、海陆空三位一体搜救和搜救力量展示等6个演习科目随之展开。
  8日上午9点30分演习开始,10点10分结束,成功将遇险客船上的512名人员顺利转移。
  记者从演习现场获悉,此次联合演习将客船发生事故后大规模人员海上撤离作为演练重点,旨在检验进行海上大规模人员撤离的可行性,检验海上搜救中心应对重特大海上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和搜救成效,以进一步加强“部省联动、部际联动”协作水平,有效提升海上搜救力量实战能力和客滚船的自救能力,更好地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国际海上大型客船险情事故频发,认真吸取国际大型海难事故教训和处置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贴近实战的大型客船遇险海上联合搜救演练,有利于提高我国海上搜救能力水平,增强人民群众海上出行安全保障,是进一步落实“平安交通”建设的具体举措,体现了“惠海泽航人本至善”的海上搜救文化理念,更加体现人命救助的重要意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