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岔尖小学教师马振刚:
扎根海岛,托起渔村明天的太阳
2015年09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从1984年至今,30多年来,马振刚一直坚持在北海经济开发区最偏远的沙头、岔尖两个海岛小学任教。这两个海岛渔村,地处苦海沿边,孤零零的,距离周围最近的村庄也要30多里路。
  一年四季,这儿时常是强劲的海风呼呼作响,空气里弥漫着腥咸的鱼臭味。夏日,这里不见一抹绿意,滚烫的热土,使走过的每个人都要在脸上、衣服上的汗渍里留下白花花、地图一般的咸涩的印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一干就是30多年。
  海岛没有水,没有路,没有一抹绿意。但是,马振刚热爱这片土地,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毫无怨言,他时常勉励自己:扎根海岛,要用自己的知识浇灌孩子,要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海岛上明天的希望。
  1992年3月,马振岗的儿子出生。由于当时的沙头村只有一条出去的路,又刚刚涨过潮水,道路泥泞,去镇上的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在村里找了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奶奶帮助接生。老人家虽有些经验,但因缺少医疗器械,又赶上难产,当孩子降生时已经没有了气息,老人家不停地拍打,才终于听到了孩子的第一声哭叫……事后谈及此事,马振岗仍心有余悸:“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觉得对不起爱人,对不起孩子”。
  同年,马振岗以全县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惠民师范。在师范学习的日子里,他珍惜每一节课,如饥似渴地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毕业分配时,中心小学的王校长和教委蔡主任找他谈话,希望他留在中心小学,并且明确表示可以作为学校的优秀后备干部。可马振岗一想到临走时村子里的大人孩子送别的情景:黑屋子,泥孩子的小学校里挤满了人,从大家期盼的目光里,他读出了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自己留下来的祈求,最后他给了大家一句话:“我也是庄户人家走出的孩子,放心吧,我还会回来的。”于是,他婉言谢绝了领导的美意,说:“我已经习惯了海岛的生活,更舍不得那里的孩子,还是让我回沙头小学吧!”
  一诺千金重,马振刚说到做到了。8000多个日日夜夜,风里来、雨里去,走遍了沙头村的家家户户,艰辛的付出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同时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199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了这所渔家小学的负责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