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检上马三年咋就走了样
检测站各有各的“后台”,权力寻租空间大
2015年09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一辆小轿车正在进行环检。
(资料片)
济南2012年9月开始实施汽车尾气检测,据业内人士透露,刚实施时检测是非常严的,“有的车检测19次都没有通过”。然而,为何短短3年内,汽车环检就走了样,成了一条“腐败产业链”呢?
据了解,在一些地方,机动车检测站实为站长或企业承包,各有各的“后台”,权力寻租空间很大。
本报记者 刘帅 朱红蕾 采访整理
环检作假全国都很普遍
专家测算,我国平均每年7000多万辆次车辆年检,每次车辆检验需要100-200元,全国在车辆检测上要花费100多亿元。在这样的利益诱惑下,环检数据造假早已不是秘密。
“这次央视曝光了控制软件数据造假的问题,其实已很普遍。”北京建筑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师姚圣卓告诉本报记者。据媒体报道,原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韩应健曾在2011年做过调查,他发现,同一型号车,行驶3万公里和行驶25万公里的检测数据,尾气排放情况竟可以基本无变化。
早在2011年,环保部对全国近千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开展检查,排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和不规范检测问题200余项。环保部随后发文指出,“一些地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暴露出检测程序不规范、检测设备可靠性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现象。”
“检测站的检测软件是早就设计好的,都可以作假。”姚圣卓说,我国目前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主要有4种,即双怠速法、稳态工况法、简易瞬态工况法和瞬态工况法。“济南应该是使用的简易瞬态工况法,比较先进,国内采用的城市并不多,但是人为作弊的太多。”
漏洞多多,多部门管不住检测造假
据了解,有些地方的机动车检测站由公安交管部门管审核结果,环保部门管标准,物价部门管价格。
为什么这么多部门都管不住检测造假?据悉,在一些地方,机动车检测站各有各的“后台”,其实际经营者是环卫、交通等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
有环保专家指出,由于种种管理漏洞,汽车尾气检测的权力寻租空间很大,成为一些人以权谋私的工具,令国家环保标准形同虚设。
北京一位自称可搞定多家远郊检测站的“黄牛”透露,很多检测站实为站长私人或企业承包,“检测站造假才能多赚钱,检得太严就没人来了。”
在京津部分检测站,给“黄牛”好处费后可以不排队直接检测,甚至可以连续检测四五轮,直到通过为止,而没有交“好处费”的车主则只能排长队,检个车甚至要等上一整天。
检测设备不过关,95%竟是拼凑的
除了检测站“杂、乱、多”,检测设备普遍不过关也是环检作假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我国的计量法要求尾气检测设备必须取得制造许可证。但法定的国家《计量器具目录》里并未包含尾气检测设备。一些正规尾气检测设备企业认为,“这是从生产源头就放弃了监管”。而地方环保部门在对环检机构进行验收时,主要关注场地、人员、资质材料等问题,对设备考核的内容较少,无法对检测数据质量进行考核。
姚圣卓介绍,目前,尾气检测设备的国家标准(GB18285-2005)《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排放检测系统》和环保部颁发的(HJ/T290-2006)《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都不是强制执行的,各地执行标准往往达不到上述要求,“使得滥竽充数、假冒伪劣的尾气检测设备屡屡通关”。
一张关于2014年山东省183家检测机构647条检测线设备自查结果的表格显示,山东省环检机构的检测设备中,除北京金铠星科技有限公司和佛山分析仪有限公司外,其他厂商的检测设备均为拼凑而成,比例高达95%。
“虎”“蝇”撑腰,环检成提款机
环检市场受利益驱使弄虚作假多发,其背后也有部分政府机构及官员“撑腰”。
据媒体揭秘,今年7月落马的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就涉嫌在机动车尾气检测领域以权谋私。更早些时候,中央巡视组在对环保部进行巡视后发现:有官员及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牟利;环评机构资质审批“花钱办证”;把关不严、越权审批导致污染隐患,加大权力寻租空间。
前媒体人宋阳标曾向中纪委举报张力军,称“由其主管的机动车尾气检测行业,成了他的提款机”。
宋阳标在公开举报信中称,2006年成立的深圳某检测公司简易瞬态工况法设备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也无生产许可证,却得到了推销和保护。2011年《焦点访谈》曾报道大连市机动车检测中心的车辆没经任何检测却拿到环保合格证,此机构也被指与张力军有关。
因车检腐败而落马的“苍蝇”更是一抓一大把。近年来,已有安徽合肥、广西南宁等多地车检机构被查出存在虚假检测。在广东佛山车检“窝案”中,佛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宏强落马前,为车检站等经营者提供照顾,受贿约124万元;郑州市公安局机动车检测中心原民警高斌,多次收受代理审车中介人员钱财共9万多元。
专家观点
取消车检是大势所趋
机动车检验改革新规中,放宽了检测时限,提出试行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予上线检验、直接领取检验标志。湖北、天津等多地交管部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考虑到当前汽车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许多私家车出行频率不高、行驶里程偏少、定期保养较好等实际情况,而作出的针对性调整。
也有观点认为,车检新政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武汉大学知名社会学者尚重生指出,随着条件的逐渐成熟,应当逐步探索取消车检制度。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认为,对于非营运轿车从放宽时限到最终取消车检制度,应该是大势所趋,因为非营运轿车的车检更多体现的是“对自己负责”。
事实上,放宽乃至取消车辆年检制度在不少国家都不是问题。比如,美国的车检是由各州自己管理负责的,部分州没有汽车年检的立法,法国新车前4年不需年检,加拿大则没有年检之说。
据新华每日电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