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今年迎新率先“去商业化”
规范校内商业运营活动,让迎新现场少些“商业味”,多些“书卷气”
2015年09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9月14日讯(记者 李楠楠) 9月上旬是高校新生集中报到的时间,每年高校迎新现场必然是各类商家争抢的阵地,很多商家通过为学校迎新提供赞助而进校宣传开展商业活动,一时间高校成了“叫卖的市场”。今年鲁大在驻烟高校中率先提出“去商业化”迎新,让迎新现场少了些“商业味”,多了些“书卷气”。
  一下车就坐上了某电信公司赞助的迎新大巴,走进校园放眼望去,这边是这家电信公司的宣传标语和条幅,那边是另外一家电信公司的宣传标语和促销活动,中间还有第三家电信运营商在促销;旁边还有各种商家的促销活动,主要卖新生被褥以及各类日用品,在一些高校借迎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不少大二、大三的学生成了“小摊主”向学弟学妹们兜售商品……这些往往是近些年来高校迎新现场的常态,高校迎新日渐商业化。
  不过,今年鲁东大学率先在烟台高校中提出“去商业化”迎新,“学校研究出台了规范校园管理秩序的十条规定,加强对校园促销、运营商行为的监督检查,规范校园运营行为。”鲁东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刘国明告诉记者。同时要求学生不在校园内从事销售活动,不向新生兜售商品、杂志,不允许在迎新期间发传单、设摊点,去除商业化,为新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迎新当天,去火车站、汽车站接站的,是佩戴鲁东大学志愿者绶带的高年级学生。学校派出数十辆班车,往返于车站与学校之间。“以前这些班车都是电信运营商们赞助的,现在学校自己负担这部分费用。”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样做就是避免出现“拿人家手短”的情况出现。
  记者看到学校迎新拱门上,迎新标语不再有运营商徽标。新生报到场所,是一字拉开的遮阳伞和课桌椅,学生志愿者热情引导,没有商贩的叫卖声,没有各类商品的推销者,没有运营企业的商业广告和宣传标语。校园内清净、清新,报到过程井然有序。踏进校园,让人感受到的是安静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这里是学习、求知的殿堂,不是喧嚣的卖场。
  “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多数省份高考升学率已高达70%以上,上大学已不是主要矛盾,但上好大学、上高品位大学,社会需求仍很迫切。近年来,鲁东大学提出‘学在鲁大’的理念,建设‘书香校园’,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舒适的生活坏境、多样的成长平台。”刘国明说,“高校应该是育人的圣地,而不是叫卖的市场,我们希望去商业化迎新,让校园重新充满书卷气息,少些商业味道。”
  除此之外,新生报到当天学校还专门在8号教学楼腾出4个教室,为无法入住宾馆的百余名家长过夜休息而提供方便。迎新期间,校内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老师们不开车进校,减少了校园道路拥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