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诚别走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这个经济格局剧烈变动的时代,一些实业家从国内撤资“跑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如果有谁的“跑”能惊动中国舆论场,乃至惊动中央政府,那还是很值得围观的。本周,这样一个话题确实出现了,被关注的“跑路者”是李嘉诚。而比其“跑路”更受关注的,却是声讨其“跑路”的那篇文章。
  □王昱

  9月12日,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刊发了署名罗天昊的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评论。对李嘉诚内地撤资行为,该文认为,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其撤资行为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得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很久没有见到一篇网文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震动了,这份震动是双层的。首先,它将“李嘉诚跑路”这个不算新的消息旧事重提,在中国股市持续震荡的当下,这则旧闻对于国人对中国经济信心的打击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也许正是顾虑到这一问题,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都不得不进行回应。表示“各项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惠及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而且一系列的改革成效在陆续显现。”
  有了官方回应,再加上李嘉诚的长和集团那篇信不信由你的辟谣声明,公众对于经济的担心好歹得到了交代。
  然而,相比经济焦虑,更让不少人担心的其实是这篇文章的口气。“别让李嘉诚跑了!难道是‘打土豪’,恍如隔世,让人想起岁月中一些经典桥段。”《北京商报》的评论打趣说。的确,以现代而非三十多年前的眼光看来,《别让李嘉诚跑了》犯了不少常识性的错误,正如《三湘都市报》所指出的:“只要李嘉诚没有违法违规,任何人都没有‘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权力——投资贸易自由本身就是改革开放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比于纸媒的温文尔雅,网络媒体对于该文的批驳显得更加不客气,红网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不讲事实和逻辑是耍流氓》不留情面地指责称:但凡有些常识,就可以发现罗天昊的论调,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哪里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哪里有更好的生财空间,资本就会流往哪里,它只会顺从逐利本性,而不是其他。罗天昊用商业原罪、社会责任来论证“李嘉诚不能跑”,显然有点荒腔走板。
  资本自由,商业逐利。这些观点本身当然没有问题。然而,在中国国内这个特殊环境下,“义利之争”是公众始终绷紧的一根弦。李嘉诚这么撤资,到底算不算不爱国,算不算忘恩负义。这其实才是罗天昊一文始终被揪住的小辫子,也是公众解不开的心结。赚了我们这么多年钱,李嘉诚对国家这么没感情吗?这也许才是不少人真正想问的。
  对于这一点,《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号侠客岛显得很达观:“让商业的商业化,这是市场化的真意,也是政府的最佳选择。把‘感情’放在前头,就会发生,招来企业的时候,不问好坏,盲目立项,你给我充面子,我给你甜头尝。出了问题,企业赖政府,哎呀,为了地方献爱心,他们定要拉郎配。政府一摊手。心是赤诚的,想法是天真的,后果是预料不到的。”
  相比之下,环球网一篇《走吧,不要绑架李嘉诚》,把良心这事儿说得更透,“从道德上来看,李嘉诚的这种行动似乎有点背信弃义,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首先需要遵守的是法律,而不是商业道德。舆论要求李嘉诚完成‘三大使命’,但无论是‘回报穷人’,还是‘稳定香港’,还是‘做更多善事’,这都是政府的本分,而不是商人必须完成的法律义务。一个商人不愿意从事这‘三大使命’,或者说他在这些方面有过努力,现在收缩了,那是他的自由,没有必要用道德、信义之类的绳索来绑架他。”
  李嘉诚要走,拦也拦不住,既然如此,不妨显得达观一点,反躬自省。在这方面,《华商报》的总结很值得一听:把李嘉诚撤资放置于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视角下考察,这种铿锵有力的声音,比追着人家屁股后面指手画脚更加务实、理性……其实,没必要揪着李嘉诚的跑与不跑,我们欢迎企业“来”,也尊重企业“跑”的权利,但更要创造一个让企业“不想跑、不愿跑、舍不得跑”的市场环境。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李嘉诚要走,法律管不着,道德治不了。但如果这位亚洲富豪的背影,给中国留下的是一份反思而不是出于激愤的指责,这无疑意味着我们的国家离着真正的成熟又前进了一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