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批评也是主旋律
应成为一种共识

  9月14日,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与媒体召开的恳谈会上说:“我到四川4个月了,感觉媒体的思想还不够开放,因为4个月了,批评报道一篇也没见到。”难道说在这4个月里,当地官场就无半点违法乱纪之事发生?所有的行政机关就无一星半点儿“慵懒散”之风?
  难能可贵的是,王雁飞并没视此为正常现象,而是看到了这背后隐藏的问题。当媒体的批评之声不能光明正大地呈现之时,看似和谐的舆论场底部说不定早已人声鼎沸。也正因此,王雁飞才会在恳谈会上说,“批评报道同样是主旋律。”
  可揆诸现实不难发现,将“批评视为主旋律”的观点,并未广泛形成共识,一些人至今还视批评报道为洪水猛兽,认为批评报道是给官员与当地抹黑。特别当重大事件发生时,这种情绪更是格外明显。一些人实际上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媒体的批评报道是批评更是建设,是监督更是促动。
  “对为政者而言,媒体的批评不是在添乱,而是发现问题,维护民众的正当权益,并以期改正问题。希望有王雁飞一样胸襟的官员越来越多,真正认识到批评的力量。如此,众多为政者才能从媒体得到最本色的新闻、最鲜活的信息、最可靠的数据,从而打捞起最真实的底层声音。(摘自《新京报》)

市民是否绿色出行
取决于城建理念

  “9·3”阅兵之后,北京迎来了交通最拥堵的一周,北京开始向市民倡导绿色出行。毫无疑问,绿色出行是全世界应对交通拥堵的共同法宝,然而对北京说绿色出行,却难免让人有一种滑稽感。
  一个城市的人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并不完全是由个人的意愿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城市的建设理念决定的。如果道路建设以汽车为中心,那么这个城市的人一定会选择开车的方式出行;如果以人为中心,绿色出行也一定会成为出行首选。归根到底,绿色出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出行方式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理念能否回到尊重人,尊重人的路权,尊重人的基本需求上的问题。
  倡导绿色出行,如果我们只把当它当成一个时髦口号喊一喊,当成一个权宜之计让人少开两天车,那意义不大。相反,如果把绿色出行作为检验我们城市发展和建设理念的标尺,那倒更值得我们深思。(摘自《法制日报》,作者叶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