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赵庆收终于入土为安
未婚妻张菊梅:我会赡养他的母亲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7日,朋友前来赵庆收家里祭奠他。  本报记者 时培磊 摄
     本报济南9月17日讯(记者 时培磊 实习生 丁金阳) 一生出钱出力做好事救助他人,死后家属连支付医药费的钱都筹不出来,一度无法安排后事。赵庆收7日在齐鲁医院离开了这个世界,社会各界人士被他的行为和精神所感动,为了让赵庆收走好,不少人纷纷解囊相助。17日,付清了医药费后,赵庆收的遗体被家人从医院里取出。当天,赵庆收的骨灰被安葬在他的故乡泰安东平县。
  “把他安置好,我也能把心放下了。”17日下午6时,在回家路上,赵庆收的爱人张菊梅告诉记者,自从赵庆收离世,她既需要筹钱支付此前他看病欠下的医药费,又需要办理他的后事,晚上经常失眠。把赵庆收安置好以后,她的心稍微放宽了一些。
  这些年,赵庆收奔赴灾区自费志愿救助病人,平日里免费给贫困家庭的病患针灸,家里并没有攒下多少钱。他离世后,虽然朋友已经帮忙向其生前就医的医院垫付了6万元,但是由于仍有4.5万元医药费未能付清,导致他的遗体迟迟不能入土。
  自本报发出帮助赵庆收体面离世的呼吁以来,不少读者都被他的事迹所感动。每月退休金只有3千元的退休老人钱先生,甚至亲自骑着电动车将一万元善款送到张菊梅的手中。对此,张菊梅哭着说,“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报答更多的人。”
  经过10天的筹集,读者捐款加上本报联合阿里公益的捐款共筹得近3万元钱。再加上朋友捐赠的几千元钱和从同事处借来的5万多元钱,张菊梅终于能够为赵庆收安排后事。
  17日一大早,张菊梅和亲友来到齐鲁医院,将赵庆收的遗体取出,为其穿衣打扮。上午9点,他们赶往位于长清的火葬场将遗体进行了火化。三个小时后,他们带着赵庆收的骨灰,一同前往泰安东平县老湖镇前梁村。
  在赵庆收的老家,当地的村民为赵庆收选择好了墓地。了解情况后,他们并没有收取相关费用。在这里,张菊梅这个还没有过门的媳妇,见到了赵庆收老家的亲人。赵庆收的舅舅置办了四桌酒席,并认了亲戚关系。
  17日下午,赵庆收的骨灰被装进棺材,在按照当地风俗举行完相关葬礼后,在村民的感动与惋惜中,赵庆收真正走完了他的一生。张菊梅说,虽然自己没有过门,但她决定赡养赵庆收的母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